唐朝军事巅峰状态靠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们先看看,唐朝的军事巅峰状态被一般视为何时?

1.唐朝的军事巅峰状态与府兵制发达密不可分

军事巅峰状态不是说打仗就非常厉害,而是在厉害的前提下,其军事后勤保障也非常了得,唐朝的军事巅峰状态,一般认为是唐高宗灭高丽时期。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地步,其背后的府兵制发达居功至伟。府兵制下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兵民合一。也就是有些人特别看不起的农民+军人的形式,别生气呀,农民不但给某些人提供了低价的食物,提供了数典忘祖的口实,还可以显示某些人的“高人一等”的出身,更让人看出农民被组织起来后会有什么样的战斗力。

2.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

唐代的地方制度虽然划分为道、州、县三级,其实,是以州县为主。武德元年改郡为州,武德七年(624年)除了朔州之外,全国基本统一,因此,改总管为都督,各州设折冲府即634个。但其军政合一的性质并没有改,都督除了管理军事(折冲府)外,还管理地方行政。也正是为此,军事地方最高长官就是地方行政最高长官,地方行政完全围绕军事行动运行。

贞观元年(627年)二月,太宗将天下分为十道。高宗为十二道,玄宗时为十五道。

道的划分并非是以行政便利划分,而是以便于军事行动和管理,太宗时期主要是严防突厥,特别是东突厥,以两京为中西,分别向东北、正北、西北辐射,各方向可以迅速救援两京为主。

也就是说“道”的设置与行政、民生、吏治毫无关系,只是为了便于都督调集军队。直到武后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派发存抚史巡视天下,次年,根据巡抚史的调查结果、举荐官员任命、提拔贬废官员时才具有行政意义。这一时期具有监察官的意思。

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十道之上有巡察使20人,两年一替换开始,才逐渐成为巡查官吏的意思。直到玄宗开元二十年(724年),才派发了按察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但它很快就与节度使混合。仍然没有摆脱军政合一的命运。

3.军政合一下的真正掌管地方兵马粮草调用的人

经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在唐朝谁掌握军队谁其实是管理地方的,这根源于唐朝实行的府兵制。都督和他的都督府,不仅管理所在州的军政事务,也兼管着周边州的军政,原因很简单。

如果有军事行动,都督为了要保证军事物资、调动的顺畅,不仅要调度本州的资源,还需要周边州进行协助。为此,都督当然要对周边州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所以,这就出现了大小都督和大小都督府。

大都督府往往是管辖着十州以上的都督府。唐高祖时期有五大都督府即洛州(洛阳)、荆州(湖北)、并州(太原)、幽州(北京)、交州(广州)。到了贞观年间,除了五大都督府外还有36个都督府,除了京畿九州外,其余349个州都归这41个都督管辖。

睿宗年间按户数多少分为大中下三都督23个。大都督是扬州、益州、并州、荆州四个。全国各州由这23个都督管辖。

开元十七年(729年)前,全国分为上中下都督府39个,729年增上都督府潞州,形成五大都督府。中都督府15个。下都督府20个。

4.基层政权州县乡村

同都督的等级划分一样,各州也是按户数分为三等,四万户以上上州、三万户以上为中州,三万户以下为下州。

当然,户数不同时期是有变动的,例如唐高祖时期三万户以上为上州,高宗时期为两万户以上。县也是如此,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两千户以上为中县,一千户以上为中下县,一千户以下为下县。如果我们按每户四五人计算的话,当时每个县人口并不多。

在基层政权下,分为乡村两级,这两级基本上都是靠宗族关系维护。每百户为一里,里正一人,相当于村长。五里为一乡,耆老一人,属于乡长。两京和各州县的城内分为坊,相当于村长,城外是为村。同时,为了收税和安全,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长一名。

正是在此基础上,唐朝才能在基层政权的运转下调集军马粮草,为军事实力达到巅峰提供最大动力。

唐初武将造不了反的,平时种地打仗当兵,你造反只带着亲兵吗

你看过周总理16岁时写的半部武侠小说吗?他的文笔令人叹服

北宋养马养不好赖唐朝?我没听错吧,应该赖这六个才对

朝鲜战争致明亡有多可笑?大明财政支出主要是这三样儿,可悲

收入奇缺,唐政府如何解决三大威胁?立马死和缓慢死的区别

大唐危机!永隆马瘟百万战马骤死大半,怎么办?

大唐正规军都有什么装备?古代没有肩章胸牌又怎样区分将领级别

大唐胸怀:非我族类也要一视同仁

大唐心胸:在华的不同国家人冲突归我管,同一国家按该国法律处理

大唐待我不薄,兴也跟你,败也随你,与玄宗颠沛流离我毫无怨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