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要立下志向,因为什么?

标准答案

1、信任孩子,维护孩子自尊

自尊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娇嫩的花朵,只要稍不留意就可能受到伤害,进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但严格不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一个本来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孩子,一个坚强好学的孩子,由于失去了自尊心可能会颓废、堕落。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卑而不敢于言志、立志,只有理解生命的价值意义,树立信心才可能立下志向。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够自我尊重,为了让孩子能够自重,首先要信任孩子,让孩子去判断、去尝试,这样才能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没有价值感和责任感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就会感到迷茫,从而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容易成为其他一些物质性的轻浮的事物所吸引并深溺其中。

在家庭中,始终让孩子充当一定有意义的角色,让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且与他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比如分担适度的家务,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

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种方式,父母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也当“爸爸”、“妈妈”体验一下父母的滋味,这种滋味尽管是肤浅的,但不可忽视,它因为孩子会从中体验到父母辛劳会不断的加深对父母的理解。

扩展资料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这句话是讲:“一个人,若没有确立起自己的志向,则天下几乎没有可以取得成就的事情,即使是各种百工技艺等,没有一个不是建立在有志的基础上的。”

在现实中,“立志”这个词,我们一直都在谈,但很多只是流露在形式上的词句,其本身有多大的重要性,对整个人生的影响有大多,其实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一般嘴上在提及,但心里一般并不真的重视。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关于孙中山从小立志的文章,老师问孙中山的志向是什么,孙中山在小小的年龄里就给自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那是我们读书时,也许觉得这没有什么,觉得这个志向是否太高远了,后面我们将会谈到,一个高大的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一个人越早的确立自己的志向,越是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成就事业。这里讲的志,是那种明确的,无比坚定,充满信念,无比诚意的志向。不是今天确定了志向,明天就更改的,如同儿戏一般的小志向。

所以作为父母的,更要注重孩子从小立大志的培养和引导,而不是强行的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补习班上的再多,学的技艺再多,若没有志向的支撑,最终都是不会取得多大成就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因为你对那件事非常的执着,或者说是感兴趣,其实什么时候立下志向都不晚,只要你有心去实现。
第2个回答  2019-12-02
志向可以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可以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在你迷惘迷惑的时候给予你拼搏的勇气与力量!有了志向的指引,更容易取得成功!
第3个回答  2019-12-02
有志向有目标,我们才能更努力,才会有追求。当我们奔着志向努力的时候,所有前进中的困难和磨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前行。相反,如果没有志向,盲目的随波逐流只会让我们越来越平庸,无所作为,人只有有志向并为此奋斗才能成功
第4个回答  2019-12-02
然后可以一直朝自己的理想前进啊,要不然你会很迷茫的,我觉得其实还是要好好的努力努力,在小时候,这样长大了也不会太难了,这个办法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其实自己的理想真的是很重要,从小为了梦想去努力,多好的一件事,我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