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对于锡伯族来说西迁戍边是件很重要的事,当然要设为纪念日了。锡伯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活动在东北地区,大部分聚居在我国的辽宁省内,锡伯族最盛大的节日就是西迁节。
西迁节来源于清朝锡伯族西迁戍边事件。据我所知,这件事发生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清政府发布了征调令,从盛京等地征调1018名锡伯族官兵,与他们一起征调的,还有他们的3275名家属,大部队浩浩荡荡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行迁移到了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临行前,其他的锡伯族人为他们送行,杀猪宰羊,聚餐送别。而后的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一起聚餐纪念这些千里迢迢西迁戍边的人们。
西迁戍边,保卫家园,这是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人们去纪念它。乾隆二十八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次年因俄国违约私收货税等,停恰克图互市。清朝和沙俄关系瞬间紧张,为防范沙俄进犯新疆,特从盛京征调锡伯族士兵西迁戍边,作抵御外敌之防范。
专门设立西迁节纪念日是为了传承发扬锡伯族的传统文化。每到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的人们就会前往锡伯族家庙中祭奠祖先、聚餐活动,来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这一活动不仅是辽宁聚居的锡伯族的活动,更是全国各地锡伯族人共同的活动。
通过西迁节这个活动,将锡伯族的传统文化辐射全国。这一过程不仅传播了锡伯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对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共同绽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锡伯族西迁节的节日起源: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锡伯族人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简介西迁节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 一、西迁节(四一八)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二、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三、通过“西迁节”的节庆活动集中展示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音乐艺术。它以我国惟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主要传承地区,向全国锡伯族地区辐射,形成集历史、时空、地域、精神为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农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为纪念这一壮举,农历四月十八这一天成为锡伯族的西迁节。今天是252周年纪念日,在沈阳北市场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举了办纪念活动,很多新疆戍边锡伯族后裔来这里寻根祭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