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有什么行业

如题所述

古代行业可以分为:“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姑六婆”、“五花八门”。

1、“三教”指的是中国儒、道、佛三大教派。

2、“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及拐骗)、盗、窃、娼。

3、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

4、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

5、三姑:道姑、尼姑、卦姑

道姑是道观里的女性,尼姑是指庙里的女性,卦姑,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

6、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

媒婆,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妇女;

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妇女;

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色情交易的妇人;

药婆:“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

7、五花:

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

木棉花——比喻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

土牛花——比喻一些挑夫。

8、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评、团、调、柳。

一门金(一说巾)——“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

二门皮——“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

三门彩——“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评——说评书的。唱大鼓书的叫“使长家伙的”说评书的叫“使短家伙的”。

六门团——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调——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清末也一说为卖鸦片毒品的。

八门柳——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教九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姑六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花八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杭州工商界素有三百六十行之说。行之名,始于南宋。
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鲜鱼行、酒行、米行、酱料行、
宫粉行、花果行、茶行、汤店行、药肆行、成衣行、丝绸行、顾绣行、针线行、
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旧行、仵作行、网罟行、鼓乐行、杂耍行、
采辇行、珠宝行、玉石行、纸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林行、陶士行、驿传行、
铁器行、花纱行、巫行等三十六行。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
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
皆就成数而言。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30
最高职业就是皇帝,但只有一个。

高级职业有:皇帝的后妃: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王公的王妃(清代称福晋)、庶妃(清代称侧福晋);大臣的夫人(也就是诰命夫人,品级和丈夫相等。)等等。

中级职业有:皇宫的宫娥,大户人家的夫人。

低级职业有:王府、官僚府上的丫环,大户人家的丫环。

低等的职业有:农妇、平民妻子等等。

低贱的职业有:乐户、妓女等等贱籍。
第3个回答  2014-06-18
因为古代都有重农抑商政策,所以主要是由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当然也有少许的工商业,这个到了宋代和明代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