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27个月的来历

据说,儒家守孝三年就是二十七个月,请问这二十七个月怎么来的?
三年不是三十六个月吗??可是,这27怎么算出来的?不是每年12个月吗?据说还有什么闰月什么的讲究,我也不知道啦~~!!

在古时,父母亡故了,子女要守孝, 当官的儿子离任守孝三年,谓之“丁忧”。如果国家有急事,急需返职,还得皇帝亲自下旨,做臣子还可讨价还价。明代宰相张居正因父母去世没有守孝三年,因而身败名裂。为什么要守孝三年?一种说法是:父母亲去世要在灵堂停放少则七天,多则过“五七”(三十五天)后下葬,下葬后其儿子要住在墓旁守孝三年。防止墓中亲人复活,以便及时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人生下来一般要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生活自理。加上在娘胎中的一年,共三年。儿女要报答这三年的怀抱之恩。 守孝:尊亲死后,服满以前,居住在家,断绝娱乐和交际,以示哀思,称“守孝”。简单的说,守孝就是为父母哭丧。守孝时间:儒家的实际守孝时间为27个月,因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按照孔子的说法,父母去世,君子的心情是悲痛的,追求享受君子内心会不安。宰我认为“安”,孔子也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安,你就去做。言外之意是,孔子不会安,只能行三年之丧礼。守孝三年,要守灵堂,不贴对联,不去给别人拜年,不放鞭炮,烧一期纸时烧金山银山,三期金斗银斗,五期女儿买的五朵花,七期烧船和靠岸树, 百天提前烧纸,头年晚几个烧。以上只是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5
因为所谓守孝三年,三年其实是指时间在跨度上跨越了三个年头,要是累计起来,其实只有二十五个月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08
按照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对故人的祭奠总的来说,包括丧、葬、服、守(守孝三年,实际操作多为二十七个月)等四方面。
第3个回答  2006-12-05
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