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陪伴刘邦多年,为何最终仍被其杀害呢?

忠心护主为何被杀?

可以说,刘邦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不讲仁义道德的皇帝。从他以前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为了自己的安全可以出卖兄弟们的利益。即使妻子和孩子被项羽抓住了,他也丝毫不担心妻子和孩子的安危。所以在为世界而战之后,刘邦对于他的许多兄弟们都心存怀疑,这对萧何来说也不例外。

因为他知道萧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尤其是在处理后事方面,可以说没有人能打败他,就连张良也不能。萧何不仅后方处理可怕,而且萧何看这方面也很可怕,否则不会有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了。

韩信死了,刘邦的下一个怀疑对象立即成为萧,他常常去战斗,护送食品和草人面前问:丞相在家要做什么,然后做沉默,这让萧何特别害怕,知道他们的功高盖主,皇帝怀疑。

正是因为刘邦知道韩信是被萧何发现的,所以他才会担心,怕萧何和韩信在一起,才会让他这才把天下打成一场战争。把萧何杀掉后,会给他减轻一些心理压力。

当时刘邦想立齐夫人的儿子为太子,但萧何在其中极力反对他,对他说如果你立齐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很可能会伤害到大汉的基础,也不能让大家同意。

所以对于萧何不想和他在一起的这件事,刘邦还是很在意的。刘邦会认为既然你是我的臣民,我的好兄弟,你应该支持我的决定。特别是在后期,萧何与吕雉的接触可以说是非常密切,这也让刘邦十分怀疑,因为刘邦一直在提防着吕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3

西汉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离不开韩信、张良、萧何等人的大力辅佐。这三人也被称为汉初三杰。在刘邦眼中萧何的功劳最大,所以称呼他为功人,而其他的功臣将领都是功狗: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掠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


这段记载很明显地说明,当时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因为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遭,以前从来没有像刘邦这样的以贫民身份夺去天下的人,他的将领也大多是草莽出身。


当论功行赏的时候,文臣武将们争论不休,都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给他的封邑最大最后,很多人都愤愤不平,觉得刘邦不公平,一个个抱怨不休。




他们有依有据:披坚执锐,抱着脑袋拼命,大小数十战,一不小心就抛头颅洒热血,而萧何啥事情都没有干,别人打仗的时候他在关中除了看书就是看书,有什么资格


这时候,刘邦的统领能力展露无遗,他语出惊人,对诸人说:你们别争了,我可没有什么私心,而是很公平的,打个比方,如同狩猎,追逐野兔走兽的肯定是狗,而法号施令的肯定是人,现在你们能够拥立战功,和哪一些功狗一样,而萧何呢就是对你们发号施令的人,他是功人,所以功劳最大,奖励最多。

从山大王变成义军


救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10年,创立大秦帝国的秦始皇意外病死沙丘,随后赵高和里斯联和矫诏杀死扶苏、拥立胡亥继位。次年,是为二世元年,大泽乡的一场大雨拉开了秦王朝崩溃的序幕。




秦始皇的死意外的导致天下大乱,本来秦灭六国留下诸多矛盾突然间爆发出来,原来的六国贵族都蠢蠢欲动。而东方六国也纷纷复国,秦王朝一夜之间回到战国时期。


原来非秦国的土地都揭竿而起,刘邦的老家沛县也不例外,县令想其事,于是萧何和曹参建议请刘邦来增加实力,这个契机使得刘邦从山大王蜕变为一路诸侯,而萧何的大功从这里就开始了。这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这时候的刘邦还在沛县不远处的一处山上做山大王,因为原来他作为亭长负责押送服劳役的人,结果半路都跑了,心大的刘邦就地落草为山大王。



拥立刘邦为沛公


在刘邦进入沛县以后,因为当时县令被杀,剩下的主事的是萧何和曹参两个文官,害怕秦朝严刑峻法,于是都缩首,共同推举刘邦为头领,尊称为沛公。刘邦这时候正式有了自己的队伍,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蜕变。这是第二次大功。


刘邦于是依靠萧何、曹参四处攻城略地,但是后来雍齿叛变,导致刘邦的根据地都丢失,最后不得不投靠项梁。



给刘邦推荐韩信


韩信因为项羽不重用他,于是加入刘邦的队伍,结果刘邦也看他不顺眼,后来只好逃走,但是慧眼识人的萧何觉得这家伙是个人才,于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然后大力推荐韩信,最后刘邦拜将,伺候韩信一人几乎歼灭六国。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韩信,未来的局势如何恐怕还是未知数,韩信弥补了刘邦军事能力的不足,使得刘邦短时间内扭转局势。而后来韩信一样是汉初三杰之一,没有萧何,那三杰只剩一个张良,刘邦能翻起多大风浪?



坐镇关中维持后勤


在古代,打仗所依靠的就是士兵、粮草、军饷,笼统地说就是后勤供给。当刘邦一次的率领军队和项羽殊死决斗的时候,一次次的全军覆没。


这时候的萧何,不厌其烦的组织关中的人力物力,输送兵员、运输粮草、供给军饷,协助刘邦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如果没有萧何坐镇关中,刘邦根本没有资本和项羽争雄。别说争天下了。



协助刘邦剪灭异姓王


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有的帝王都一样,容不得他人分享权力,当初为了对方项羽,刘邦分封了好几个异姓王,当天下姓刘之后,这一些人突然碍眼起来,刘邦想方设法的想废除。


这时候,萧何又不辞辛苦地充当刘邦的贤内助,忙前忙后地为刘邦剪灭异姓王出力,其中彭越、韩信都是萧何的协助之下才顺利剪灭的。所以韩信留下了,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挽联。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也是形容这个事件,这件事情,对刘邦的说也是非常大的功劳。不过,这个已经是论功行赏之后的事情了。



功臣的后续


尴尬的是,刘邦剪灭异姓王之后,开始怀疑其萧何来,怀疑的罪名是当时萧何一直在替老百姓谋福利,所以把他抓起来,估计当时萧何肠子都悔青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刘三,好事坏事我都替你做了,你反过来怀疑我。




幸好当时,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刘邦,他对刘邦说,当初你和项王争天下的时候萧何稍有一点非分之想,现在天下没你的份,现在天下都是你得了,你怎么又会怀疑他有非分之想呢?刘邦恍然大悟,于是赦免了萧何。


公元前195年刘邦死后,萧何继续做丞相,两年后也病死。


第2个回答  2020-09-30

萧何的死还真和刘邦没多大关系,萧何在历史上是病死的啊,属于正常的生老病死,萧何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不死。其实题目如果说说韩信或者彭越他们几个还能理解,毕竟这几个人当时和刘邦作对,而且刘邦也动了卸磨杀驴的的想法,所以这些人才死在了刘邦的刀下。不过题目说的是萧何咱们就接着说萧何。

一、又一个差点搞死的忠臣

刘邦被人称为没仁义不道德的君主不是没道理的,刘邦在刚刚开国的时候就想要对他的“兄弟们”下手了,为什么先挑韩信他们呢是因为这些人的威胁性更强,而萧何说白了就一个管后勤的没法跟这些人比。不过萧何也是真的忠臣,他听说刘邦要对付以前和他共同作战的兄弟时,没有犹豫就站在了刘邦的身边,不过等这些人都死了之后就剩下萧何一个人了,于是刘邦也想杀了萧何。

二、总算是没赶尽杀绝

后来萧何能活下来主要是因为他的坏名声救了他,原来萧何在年老时开始贪财经常会抢占一些平民的土地,虽然刘邦也处罚萧何,但是刘邦的确放松了警惕,还有一点是当时萧何快六十岁了,估计刘邦也认为萧何年纪大了糊涂了,古时候在这个年龄寿终正寝的老人不少,刘邦估计也是觉得萧何没几天可活的了,所以刘邦才彻底放过了萧何。

三、还是萧何活的最长

只是看过历史的都知道萧何活的比刘邦还长,其实这个时候萧何也没彻底安全,因为刘邦死后吕后的权势极大,而且她的手段相比于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上第一个人彘就是她造出来的,这种刑罚极其恐怖,这样看萧何能终老并且保全一家是真的有本事。

第3个回答  2020-04-19
萧何并没有被杀,因为萧何他贪污。这和朱元璋一样,做皇帝全靠个人魅力,而不是才华,而自己子孙又没能力出众者很没安全感。又深深领悟战争痛苦,所以把有威胁的人杀了。当知道萧何贪财的时候就放过他,而韩信一流贡献太大,收获少,刘邦就认为他们贪权利,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为了国家稳定被杀的人,近代彭德怀也是一例,虽然可惜冤枉,但是必须。这些人想反国家必亡。
第4个回答  2019-10-21
萧何在生前帮助了刘邦很多,虽然很多帝王都喜欢在称帝后为了避免他们功高盖主,或者拥有的权利大过自己,都会斩杀功臣。而萧何是一个聪明人,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证明萧何是被刘邦杀害的,在历史上病死的说话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