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重庆老照片:真的是哇哇大哭的孩子,流离失所的乞丐吗?

如题所述

重庆铜梁骨瘦如柴的老人。美国人西德尼·甘博是社会学家,业余时间痴迷于摄影。1917年,他与友人结伴沿长江进入四川考察,经过重庆并在此拍摄了一批照片,小编借此机会给大家展示出来。当时重庆属于四川的辖区。


面对镜头哇哇大哭的孩子。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历史文化悠久。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发展进入快车道。


流离失所的乞丐。1917年的重庆并不安宁。一方面当地军阀争权夺利,战乱不断。另一方面,护法战争正在进行中,段祺瑞的亲信吴光新一度占据重庆,随后被护法军赶走。百姓遭受各路军阀的压榨,难以安居乐业。


江边悬崖上建有房屋。民国初年《重庆乡土志》如此描写重庆的地形:“重庆地形,昔人谓形似龟而活泼,头似鹅以高扬,地势刚险,重屋累居;地承三江之汇合,一叶云浮,万象烟聚,坊厢廛市,傍壑凌岩。”


山腰上的居民区。《重庆乡土志》如此描写重庆的市貌:“沿岸结舫水居者千有余家,吴、楚、闽、粤、滇、黔、奉、豫之贸迁来者,九门舟集如蚁。陆则受廛,水则结舫,计城关大小街巷二百四十余道。酒楼茶舍,与市闼铺房,鳞次栉比,每焚动殃及百数十家。”


舂米的店铺。那时候重庆平民百姓吃的大米,里面掺着很多杂质,有稗子、谷壳、沙子。而更加困苦的贫民,很难有机会吃上大米,主要以野菜或者红薯叶为食。他们会把红薯叶晒干磨成粉,制成团子,当作主食。


纺线的妇女,这种装置和技艺,已经难得一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