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如题所述

我国山区、丘陵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自然资源丰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迫使当地农民无序开垦,并形成了大量的坡耕地。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而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下称科考)统计,我国山区的耕地,绝大部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水土流失,其中尤以坡耕地为重。我国目前尚有3.6亿亩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9.72%,年土壤流失厚度高达1cm之多,“按这样的水土流失速度,35年后,西南岩溶区将有1亿人失去土地;50年后,东北地区将减少1400万亩肥沃的黑土地,中国的‘北大仓’粮食产量将降低40%”(参加中国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科考的院士专家言)。科考显示坡耕地广种薄收,水土流失最严重,全国大江大河中的泥沙有1/3来源于坡耕地。因此,治理坡耕地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一个主攻方面,任务繁重而艰巨。

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标准已经实施10余年,为我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水土保持工作的内容、性质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水土保持司的统一安排,对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进行了修订,现为GB/T16453.1—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