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观赏石

如题所述

(一)山西观赏石研究的概括

观赏石是未经人们琢磨加工的天然岩石,如今允许将其切开(只允许一刀),或将岩石打磨抛光。石料经过细工琢磨,构成一定形状,成仙成佛,成兽成禽,那是工艺品,而不是观赏石。观赏石一般指体积较小,可置于案几之上或厅堂之中。再大一点就成园林石,需放到庭园、公园中去。

山西观赏石的研究起步较早,但那仅仅是山西爱好者在外地著作中有涉猎,它不是描述山西产出的观赏石。诗辞赋文中戏论观赏石,如唐朝白居易、柳宗元,宋朝米芾等都对观赏石有所论述,但未见山西产的观赏石。

我国对观赏石钟爱起源甚早,尤以北宋年间花石纲最著名,但那都是大型园林石型的观赏石。而细小把玩型观赏石的开发,则迟到20世纪末才起步。以中条山西南垣曲一带乡民从涧溪中寻找天然梅花玉起步,到人工开挖梅花玉,然后切割、研磨、抛光成型。

梅花玉,也称梅花石,是产于18亿年前中元古界西阳河群的安山岩,含白色、红色、绿色的杏仁体,火山气孔充填形成同类细脉,从而构成枝枝寒梅雪中怒放的画面,所以称它为梅花玉。

梅花玉起源于河南汝阳,早在西周就出现天然梅花玉,东汉刘秀封其为国宝级国石。此后一直开采不歇,用它来加工成文房中的笔洗、笔筒、笔架、镇纸,有的加工成茶壶、茶杯、茶盘;有的加工成花瓶。只有少数加工成扁平的椭球状用以观赏。到20世纪末,河南汝阳的安山岩将采尽而被当地政府作为矿产地保护禁采。恰恰此时,山西垣曲梅花玉问世,参加几次全国奇石展评,屡次捧得金奖,成为当时奇石界的一匹“黑马”。从参加奇石展评中获得启发,中条山开始大规模开采黄河石、五龙玉(中条群条带状大理岩),同时有异种“菊花石”以及各种造型石,甚至灵璧石、海金石的加工,产品被洛阳一带石商收购,成为该地带黄河石的市场主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山西昔阳、河曲、临县、灵丘诸地奇石爱好者自发在当地采集观赏石。山西地质调查中,雁北天镇—右玉一线发现“雨花石”,加上各种矿物晶体及化石,合在一起终于形成山西的观赏石资源供体。

2008~2009年间,在筹建的山西地质博物馆标本采集的引领带动下,以全省系统的地层、岩石、矿石标本采集为契机,几个奇石爱好者编写出《河东奇石》山西观赏石图集。山西著名观赏石学家、我国观赏石协会顾问侯桂林编著的观赏石专著《与石共语》正式出版。2013年1月,山西省观赏石协会正式成立,全省按地区成立分会。同年,山西省观赏石资源调查项目被审批通过,全省调查工作正在展开。山西观赏石开发高潮也正在掀起。

(二)观赏石的命名问题

观赏石的分类各家认识不一,全国没有统一的命名标准或原则,由各地各人对观赏石自由命名,造成命名五花八门、名称繁多,更有不少命名极易引起误判。例如广西大化县出产的观赏石被命名为“大化石”,它极易与古生物化石混淆不清。再比如江苏省铜山县吕梁乡产观赏石,命名为吕梁石,也极易与山西的吕梁山脉、吕梁市(地区)混为一谈。

观赏石中的长江石、黄河石的命名太广、太大。沿黄河、长江长达数千千米,观赏石种类繁多,没有严格定义,是“一个大帽子,囊括众分子”,凡黄河沿岸、长江沿岸许多点的不同岩石均可称“黄河石”、“长江石”。观赏石,其实是地质行业中一个特殊类型的岩石、矿物、化石、事件石的综合,应该属一门新兴的地质类学科,所以它们的命名不应该随意,任凭个人兴趣爱好而叫。它也应向饰面石材靠近,应该用双名法——地质学命名与商业上命名相结合。比如含杏仁体的安山岩——梅花玉,常州沟组石类砂岩——黄河石。否则将造成商界学界紊乱,不知商品命名的观赏石究竟为何物,影响到对它们的评价、寻找和推广。

今天,观赏石已纳入国土资源部管理。笔者在此也希望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尽快制定管理科学、系统的命名原则,并且进一步厘定已有观赏石的分类及定义,确定新的观赏石命名系列。

(三)山西的观赏石

(1)梅花玉。是以中元古代早期火山岩为原石,经天然冲刷或人工打磨,具备红、白相间组成的寒梅图案的卵形岩石。它始产于中条山南麓垣曲县东南同善、华锋两乡的北山。后相继在蒲掌、英言、王茅、毛家湾诸乡也有产出。2008~2010年间,经省国土资源厅正式立项调查,查明中条山区各县几乎都有分布。凡中元古代安山岩出露处,都可以形成梅花玉。现查明这套火山岩厚约5000米,出露面积1000平方千米,除垣曲县以外,在相邻的夏县、翼城、闻喜、绛县、阳城均有优质梅花玉产地。此外在沁水、平陆也有零星分布。向南可延伸到河南省北部的济源、孟津、三门峡、卢氏、灵宝;向西进入陕西的洛南。这套火山岩在山西称西阳河群,在河南、陕西称熊耳群,其实是一套地层在不同地区的两种命名而已。在山西临县汉高山周围及古交的小两岭一带也有这套地层分布,其中也有梅花玉产出的可能。

梅花玉的原岩为安山岩,统体成深褐色、深绿色,也有褐红色、灰黑色,硬度5~6之间。当它的气孔全部被白色的石英或方解石充填后呈白色杏仁体;当被红色的方解石、石燧所填充时则成红色的杏仁体;当被绿色的绿高岭石充填则成绿色的杏仁体。如果在这些含杏仁体的岩石上,被后期同质的细脉充填时,便会形成白梅、红梅、绿梅三大类树形寒梅图案。当然还有红白相间的混合梅,共四种类型。

梅花玉质量的好坏,在于梅花与梅枝的搭配,即杏仁体与脉体的关系,当脉体较粗时,可构成虬枝老梅;当脉体较细时,形成嫩枝细梅。当火山岩中含多量细小绿泥石杏仁体时,还降低梅花玉的质量,使之成斑驳、不均的底色,影响到梅花玉的图案质量。特殊情况下,绿色脉体成不规则斑块状时,可形成绿叶红荷或白荷的图案。个别不规则细脉还能构成王羲之的“曲水流觞”的场景。

梅花玉一般为(横)10~35厘米×(高)20~35厘米×(厚)5~10厘米,个别大的可达30厘米×60厘米×15厘米。

历山石 

(2)历山石。原是黄河石的一种。产于黄河岸边的河卵石,只要能构成一定图像,不论质地、产地,皆称为黄河石。因为黄河石用得太滥,分布又太广,所以重新命名。产于中条山—崤山一带长城系底部的石英砂岩,受(晚期成岩作用后)风化作用渗入铁锰质胶体积淀,或褪色斑、氧化斑的叠加,形成各种图案,均称为历山石。命名历山石的原因是运城市垣曲县—晋城市阳城县—临汾市翼城县三县交界的历山(又称舜王坪)为中条山主峰,海拔2300余米,山体全部由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组成,其厚度千余米。历山乃舜帝观四季物候及日月星辰而制定我国第一部历法的所在。历山石含华夏先祖诞生、华夏文明起源之意。

历山石始产地在垣曲县同善镇—舜王坪的公路上。那里近于水平产出的石英砂岩节理较发育,后期风化作用渗入铁锰质胶体,在岩石中形成铁锈色不规则环带,一经磨制,便可出现各种奇妙图案:人物仙佛、云雾海涛、文字数字、走兽鱼龙等。当成岩作用后期因砂岩中少量矿物氧化时便会在岩石上出现红色圆形氧化斑;当氧化带中某些物质发生还原作用时,便会在深色岩石中出现圆形浅色的褪色斑。它们结合地层的纹理,于是便会造成“长河落日圆”、早霞托日出、夜空三星高照等天文星象图案,可称为“日月石”。

历山石分布范围比梅花玉广,它是不整合在西阳河群安山岩之上的第一套中元古界底部砂岩地层,广泛地出露在太行山南段及中条山、崤山、太华山。北部出露在燕山山脉。所以在京、津、冀、晋、陕、豫六省市中均有分布。历山石摩氏硬度6~7,一般成型历山石宽高厚在15厘米×10厘米×5厘米~20厘米×30厘米×15厘米。

(3)五龙玉。是新命名的一种观赏石,原产于垣曲县—闻喜县—夏县交界处的中条群大理岩中,由龙峪组与余元下组交界处的红色条带状大理岩以及余家山组、余元下组中的青灰色条带状大理岩构成。这套大理岩沉积条件不稳定,所以原生层理不平整,常呈波浪状,加上受到中条运动的影响,使地层发生褶皱,因此条带状大理岩就会被褶皱、盘曲成各种各样的图像,在不同断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花纹。

五龙玉主要由青白相间的条带盘成不同图案,多山石风景、飞瀑行云、龙飞凤舞及人仙、鸟鱼等图案。其次大理岩由棕红黄白条纹组成,经柔皱,不同切面上呈现出怒火熊熊、红云盘绕及人物胸像图案。第三种为透闪石大理岩或裂隙充填的大理岩,透闪石结晶成针条状冰花,裂隙中细脉浸染而呈风雨中竹影摇曳、秋叶斑斑图案,别有一番风味。

之所以命名五龙玉,是因为此类观赏石主要集中在垣曲县境内,垣曲县有五条溪涧东西向排列,由北部中条山麓向南注入黄河,就如五龙入海。其中21世纪初垣曲县奇石协会主席获得一块近1立方米大小的巨石,内含五条飞龙(于云雾中),他命名五龙玉,后作者与他讨论共同定名,也为纪念他(因病去世),因此命名五龙玉。

五龙玉硬度3~5,一般长高厚25厘米×30厘米×10厘米。产出与中条群大理岩分布区一致,除在垣曲、闻喜、夏县三县交界处以外,还在运城市的平陆、芮城两县交界的分水岭一带涑水杂岩中产出。

(4)野菊石。本类观赏石由菊花石演变而来,菊花石是黑色板岩中方解石、堇青石、红柱石等浅色矿物斑晶聚合成放射状菊花图案而得名。而我们命名的野菊石是中条群篦子沟组菊花状方柱石二云母片岩中,白色为方柱石聚合成花朵状,此花叶并非披针叶状花瓣聚合,而是不规则细叶团聚合而成的朵朵野菊,故而以野菊石命名。

野菊石是中条群区域变质作用以后,热变质作用叠加而成,早期的灰黑色二云母片岩中新生长出方柱石斑晶构成白色花朵。本类构图颇具美感,可惜岩石基质结晶粗大,无法打磨光滑,因而底色灰暗,淡然无光,突不出野菊之美。本类岩石——方柱二云片岩除在中条群产出外,在绛县群底部的横岭关组也有产出,该组地层分布在垣曲县西北与绛县交界处。此类岩石摩氏硬度4~5,块度20厘米×30厘米×10厘米。

(5)金海石。原产地在京东平谷区金海湖(水库)边,由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后来风化淋滤下来的环带状铁锰质胶体侵染形成而命名。此类胶体系裂隙多次开放,铁锰质胶体多次渗透形成,所以显示了早期胶体环上部被溶解,后来胶体环在溶解处生长,构成新月形交错层,这种成因的交错层极易与沉积形成的交错层的沉积构造相混淆。由于此类成因不仅只发生在长城系地层中,我们在五台群高凡亚群变质粉砂岩中亦可见到,在白垩系底部左云组长石砂岩中亦可见到,但此时砂岩已变成淡红色长石砂岩。

金海石的多次弧形花纹能塑造出群山莽莽,波涛汹涌,洪波连天,种种流水的图案,也可形成胖子团聚造型。

金海石 

雨花石 

金海石摩氏硬度6~7,按大图案的大小,一般长高厚25厘米×10厘米×5厘米。

(6)雨花石。是南京雨花台周围的长江二级阶地上所产的已被磨圆的河床砾石。它们以各种玛瑙为主,直径为3~10厘米,其次有黑色燧石、粉红色石英。雨花石类的玛瑙其实是方山玄武岩所含杏仁体,经长江水冲刷、磨蚀后剩下的杏仁构成的砾石,玄武岩早已风化成泥。本来雨花石以天然河床砾石浸泡在水中,养在碗中才显示其晶莹剔透,色彩鲜艳,构图奇妙。20世纪60年代后,用人工抛光代替自然腐蚀、浸泡,而且采用机械化开采,用水龙头冲刷二级阶地砂砾层后,取出其中沙子供建筑用,将其比较小的砾石,一齐放入滚筒中磨蚀、抛光,然后人工分拣,将非玛瑙的纳入筐中,以手抓一把论价,再按花纹巧妙程度分级,最后排出有特殊构图者,即玛瑙定型可构成山水风光、人物、动物等列为上品,其价可能是普通雨花石的几百乃至上千倍。而今为了保护雨花石资源,苏皖两省已作为地质遗迹保护而禁采。今天南京一带很难购到真正的雨花石了。

山西的雨花石发现于20世纪后期,在大同地区左云、右玉、天镇一带1∶20万区调填图中发现,那是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中的砾石。它们来自侏罗纪火山岩中的杏仁体,磨圆成砾石包含在砾岩中,被冲刷在近代河谷地带。与南京雨花石相比,山西产的雨花石一是无法开采,它长在砾岩中,很少产在沙滩中,所以无法开采而从沙中获取。其次质量较差,大同地区的雨花石中多为白色缠绕的花纹,与透明石英两者合成,缺少红色为基调的各种玛瑙,因此只能作为个人爱好而在基岩中、河床里寻找,很难形成一个产业。

(7)担山石。这是产于垣曲的新品种。担山石群是古元古代中条群之上一套碎屑岩地层,经区域变质而成。今天形成观赏石的有两种,一种燧石质角砾岩、砾岩都包括进来,这种不能构成奇异花纹的砾岩都称担山石。担山石摩氏硬度视砾岩组成而定,一般5~7之间,块度一般长径在10~15厘米左右。

另一种模树石是具有黑色(或棕色)柏树模样花纹的石英砂岩,在山西省垣曲模树石由中条山南坡长城系石英岩构成,因后来顺节理有锰质液体渗入凝结而成。个体大者长径可达40厘米,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小者巴掌大小,其形态酷似羊齿类植物花纹。

(8)大寨石。产于昔阳县大寨周围,是奥陶纪石灰岩被地下水溶蚀后形成的奇形怪状的石灰岩,属造型石类。大多产于奥陶系灰岩被溶蚀而落在新生界地层底部,所以有的有包浆,即黑色发亮风化外膜,因而具有“灵璧石”的特性。有的敲击可发出清脆的乐音,不过裂隙皱纹比较少,不像灵璧石多裂隙溶沟而使岩石“更皱”。

大寨石之名由当地奇石爱好者所起,山西凡有奥陶纪石灰岩地层分布地段,当其附近新生界地层发育时,其中底部砾石层或砾岩中部都可产出大寨石。中条山已有采集,雁北左云、右玉、河曲、保德一带均有零星报道。此类大寨石一般指小型可在案几上摆设的,再大一些就成为园林石,更小一些成盆景石。所以只有10~50厘米大小才可纳入观赏石范围。

(9)姜结仁。地质上称钙质结核。原生姜结石发育在新近系红土及第四系黄土中,是土中地下水上升蒸发后留下碳酸钙沉淀凝结而成。一般新近系中结核个体大,外形复杂,第四系中钙结核小。

榆次北山河滩砂层中,在经淋滤堆积呈黑色碳酸钙附着在早期灰色结核上,具两次形成特点。该地许多结核个体很小,长径3~4厘米,常形成各种人体造型,配上背景,分出男女,可制作故事造型。钙结核中常见球形结核,当其中包入水分时,形成含水响结石。山西钙结核遍地皆有,现知有河曲、榆次爱好者收集较多。

钙结核硬度3~4,一般从地层中脱落再经河水冲刷者较好。

(10)钟乳石。一般产在石灰岩区溶洞中,受国家明令保护,但当它们因溶洞受毁而被冲到河谷中,或长在石隙外露时,就可采集。山西大小溶洞很多,大的、好的已开发成旅游区,小的无人问津。

钟乳石 

钟乳石是石灰岩被溶蚀后,经一定距离搬运后又沉积、凝结起来的奇石。其中不少具有奇特造型而成优秀的观赏石,经切割、打磨、抛光后,可形成特殊的纹理石。

(11)泉华。石灰岩区泉水出口常有泉华堆积,最大产地为祁县洪善泉外围,巨型泉华洪积扇高十多米,扇形半径达百余米,由上万立方米泉华聚积而成。在平定娘子关泉华形成20多米高的阶地堆积,其规模亦十分巨大。

泉华分两类,一类呈细管交织而成,成为盆景中吸水石,又称芦管石;另一类呈半球状综合体,亦可磨制复杂云朵状奇异图案。

(四)观赏性矿物晶体、化石、地质奇石

1.矿物晶体

山西可作为观赏石的矿物晶体较多,主要有紫水晶、烟水晶、萤石、绿柱石、电气石、方解石、蓝晶石、蓝柱石、透闪石、透石膏、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褐铁矿、针铁矿、钾长石、白云母、阳起石、天河石、重晶石、橄榄石、孔雀石、纤维石膏等。它们在各矿床中都见产出。

值得一提的有石炭系地层中球状黄铁矿,有的在煤层中,有的在碳质页岩中,有的在褐铁矿中。结核3~6厘米,外包黑色碳质外皮,密度大,切开为黄铁矿集合体,主要产于阳泉一带。

山西式铁矿被风化淋滤溶出后,呈钟乳石状结晶构成针状磁铁矿集合体;有的外面已包着白色方解石,构成二元钟乳石,颠倒过来成雪压松柏构图。

蓝柱石是灰白微带浅蓝色长条板柱状矿物,由超基性岩经高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形成,属国内稀有矿物,在吕梁山主峰地带产出。

襄汾一带盛产透石膏,它是雪花石膏被溶解后呈脉状重结晶形成,有的地方呈板柱状集合体。

产于陵川六泉一带奥陶系石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处,有双锥形烟水晶产出,透明度高、品相好,可惜晶体太小。

运城南山电气石晶体聚集成花朵状,构成的图案奇趣无比、别具一格。

垣曲县华峰乡北山,有红色玻璃光泽的赤铁矿,其外形成方解石集合体状,呈脉状在火山岩中产出。另有板状重晶石集合体产出。

五台山历来有狗头金——自然金产出,现今灵丘料眼金矿又获一自然金,重425克,6厘米×5厘米×4厘米大小。而灵丘南山多有发丝状卷曲的自然银产出。

2.化石

可作为小型观赏性的动物化石有寒武纪的蝙蝠虫、蝴蝶虫,石炭纪的皇冠虫、长身贝、黄河角石以及新生界的狼鳍鱼。在植物化石中以瓣轮木、细羊齿、带羊齿这类小型羊齿类植物造型较好,此外鳞木亦可入选。

前寒武纪地层中多发育有叠层石,其中造型优美的有高于庄组二段球结瘤柱状叠层石,以及太行山区长城系底部的赵家庄组中放射状叠层石,皆可构成具欣赏价值的观赏石。

3.地质奇石

作为重大地质事件石,有长城系石英砂岩中的虫迹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虫迹化石,存在于17亿年前地层中。滹沱系下部石盐假晶,是世界上海水含盐浓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最早记录,它出现于24亿年前的古元古界下部地层中。滹沱系上部郭家寨亚群底部板岩中的雨痕是19亿年前暴雨溅落在泥滩上的雨坑被保存下来的痕迹,亦属世界最早的地质遗迹。大同火山群地区,有许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火山弹,也算一种事件石。定襄县滹沱系河边村组仅白云岩中产竹叶状白云岩,可能是我国最早的风暴岩,记录了23亿年前海滨的暴风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