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有哪些桥文化?

如题所述

乌镇古桥大多为石桥,不仅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类型多样,造型美观,风格各异。有简便的石平桥,古朴的石拱桥,精巧的砖石桥等,其中以石拱桥居多。石拱桥源于东汉时期,因为拱桥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是曲的,因此在古代也被称为曲桥。曲拱的形状有半圆、圆弧、蛋形、马蹄形等,乌镇石拱桥的拱形,以半圆、圆弧为常见。
在一些石桥上还有建有古色古香的亭阁,如昭明书院西侧的雨读桥,上建桥阁,遮阳避雨,桥侧设有美人靠护栏,可供游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光。不少桥的望柱、栏板上雕有精细的图案花纹,有莲花图案、六道轮回图案、万字图案等,这些图纹不仅美观,给古桥增添了不少韵致,而且也蕴涵了古镇人们的宗教习俗以及祈祷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X

南塘桥
位于西栅大街西端,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北面与白莲街相连,南面则与水上剧场相通,与仁济桥隔河相望。南塘桥是一座五孔石板平桥,全长 28.2米,桥上用长条石联结成桥栏,南北两侧桥耳上刻有莲花、万字、道教太极图等图纹,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桥面中央刻有一个“六道轮回”的图案。“轮回”是佛教用语,也叫“生死轮回”、“轮转”,意思是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1

乌镇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有河道23条,河多,自然桥多。

乌镇,唐代建镇,宋代起由乌、青两镇并列,地处江浙两省、嘉湖苏三府错壤之地。

明代中后期,超过了湖州、嘉兴府城,更在桐乡之上。进入清代以后规模更趋宏大,“乌镇纵七里,横四里;青镇纵七里,横二里”,“名为镇实具郡邑城郭之势”。

2

据乌镇志记载,乌镇明万历时有77座桥,清康熙时有124座桥,乾隆时有116座桥,民国时有129座桥。众多的桥梁把乌青两镇四隅连接成一体。这些桥梁或曲拱或平架,或单孔或多孔;或桥上筑亭,或搭廊桥,凌波飞跨,姿态各异。桥上配设栏石、石狮。连贯之美,质感之美,疑是彩虹落九天。

早年,乌镇四栅入口处的桥堍上筑有栅门,桥洞下筑有水栅,晨启夜闭,以防盗贼从水路进入。

乌镇四栅都有一座高大的单孔古石桥,单坡均有20多级石阶,如东栅三里塘上的明庆高桥(俗称打铁高桥)、南栅的南昌桥(俗称浮澜桥)、西栅西端的通济桥(俗称西高桥)、北栅与江苏界的太师桥。

乌镇河港交叉,两河交叉处都筑有呈八字形的“一步两爿桥”,单西栅就有多处。

早年“二府衙门”对面,俗称“扳罾地”。“罾”,渔网也。渔网有四角,这扳罾地的“四角”就各有八字形的石桥。东北角有官人桥和裴仓桥,东南角有广济桥和大悲桥,西南角有广生桥和贵生桥,西北角有通安桥和坊桥。

最有名的数西栅西端的“桥里桥”即通济桥和仁济桥。两座石拱高桥,犄角而立,透过一桥之孔可见双桥身影相叠,成“桥中桥”奇景。

东岳行宫(岳庙)前更有元祐、福民、永隆三桥并列。

3

修建桥梁历来是大善事,尤其对倡议者和出资者来说。雍正七年,有超言和尚募修太师桥。

乾隆九年,有祖心和尚募修通济桥。明朝万历年间壶敏(浮澜先生)修了福昌桥(浮澜桥),夏勋倡建了乡思桥(后人谓之夏家勋桥)。同治八年,黄守斋移寿资重建望佛桥(仁寿桥)。

纵观桥的取名,有四种规律可循。

有因地取名的,如二井、冶坊、席行、菜市、卖鱼、双溪、道院、利济、裴仓、白莲、寿源、寿圣、圆义庵、中塔庙、挹秀等;有求长治久安的,如南昌、福昌、登瀛、兴德、众睦、普宁、普安、太平、通安、永安、众安、安利、永平、永兴、广安、永隆等;有希冀利民济世而命名的,如善利、普济、通济、仁济、普利、通利、济远、广济等;也有因掌故命名的,如白娘子桥、望仙桥等。

据说五代时,有一异人来凤仙桥旁一酒肆喝酒。那人浓眉大眼,满口髭须,酒沫沾污了他的髭吻,临走时用手一捋,顺手一甩,将那酒沫洒在墙壁上。酒保发现所洒酒沫之处生了朵朵灵芝,正在迅速长大,大呼奇怪。好事者急忙出门追寻那位异人,只见其背影,但追到桥上已不知去向,知道遇到了仙人。从此,此桥改为望仙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1

作为江南水乡古镇,桥是不可或缺的。

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保存完好的桥有30多座。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

这些桥最早的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时期,有些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的桥联是:

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

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

这些桥联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给人以古朴大气之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1
乌镇最大的特点就是那或拱或平的各式石桥了。这些石桥把被水道分隔的巷子连接在一起,几乎都是几步一桥。所以如果时间够充裕,又有耐心,在乌镇数数石桥也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情,走累了随便找个石桥坐下,看人来人往。乌镇目前尚有三十多座古桥,最有名的当数镇西大街的双桥。
隔岸望去,两座石拱桥的半圆形桥孔倒映水中,虚虚实实两桥相映,别有一番韵味。顺着古桥,人行其中,宛如时光放慢了脚步,有种难得悠闲难得宁静的舒适。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整个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东大街和西大街。东栅开放得比较早,还有一些原住民居住在里面,西栅是后期修缮开放的,夜景是这里的特色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3
犹如一柄流畅的如意,名曰“如意桥”。
我轻轻地踩在乌镇的青石桥上,脚下是流淌的河水。春光明媚,似水年华。我用娴静的心情,不急不缓地走在这该有故事发生的地方。
岸边老屋支起的一扇扇窗口里,偶尔闪出一两个青春娇颜,甜甜地朝着你笑着。还有脸上满是皱纹的老人,也倚在破旧的木头门栏上,似乎打着瞌睡。河水有些混浊。我知道,流水才混浊。乌篷船在桥下轻轻地划过,艄公手中的橹惊动着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向岸边悠然地散开。河风轻轻地吹着,不断飘来乌篷船的橹声。沉闷的吱吱声,轻一下重一下,分明是一声声久远的叹息或低吟。河水泰然自若,静静地洗刷着岁月的痕迹。在这动与静的守望,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远的气息,一种乌镇才特有的声音。
作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乌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唐代即为小镇,距今已有1300年的建镇历史。乌镇原为乌墩,按地质学分析,这里属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
乌镇 血脉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东、西、南、北四条老街,与以大运河为主的纵横交错的水系一道,构成了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民居宅屋傍河而筑,小街幽深细长,一块挨着一块铺砌的石板小路,远远地伸去。两侧清一色的乌檐青瓦,小楼屋檐比翼,上透一线蓝天,下照人影憧憧。房后的屋檐,则一溜地拖向河面,地板就枕在河上,自然有着一番悠然自得的意境。这里的一切,就尽情地挥洒着小桥、流水、老屋的江南古镇风韵。
河边的老房子住着许多老人,他们穿着有些古老印记的衣服,朴素而安静地拥挤在这里。抽着旱烟,哼着小戏,摇着破船,聊着闲话,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日子。他们似乎没有欣喜,也没有忧愁,只是静静地守望着。守望着远方的孩子,守望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
打开乌镇的地图,一座座古桥藏着你所想找寻的千年。乌镇自古河道密集,故桥也多。乌镇古桥,源于东汉时期。纵横交错的河塘,孕育了乌镇千姿百态的古桥。青石条光溜溜的,耸在半空。时而平躺着,时而拱立着,形成了两张八仙桌的大小的桥面,很轻松很随意地将两岸连为一体。桥坡上的石级,也是油亮亮的,尽管有点陡峭,踏之其上,也不算费劲。倚靠在桥背的石栏上,凭栏眺望,幽情万千,远古的传说便与你悄然握手。乌镇古桥,样式纷繁多姿,风格迥然有异,虽经百年的沧桑,却依然保持着固有的恬淡和朴实,宛如一个古桥博物馆,浓缩着中国古桥的经典。
乌镇以拱桥居多。由于拱桥的外形是曲的,古代也称曲桥。曲拱的形状有半圆、圆弧、蛋形、马蹄形等,以半圆、圆弧为常见。如长虹卧波,舒缓而雅致。我幻想着,皓月当空,云淡风轻,水面上倒映着盈盈的满月,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满月中晃动荡漾。宁静中,难得几分幽雅,几分情趣。
旧时的乌镇,古桥很多,约有120多座,乃百步一桥。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袭,加之现代交通建设的发展,乌镇的古桥在不断地消失。有的坍塌了,有的废弃了。据说,乌镇目前尚存的古桥40多座,数量仍居江南古镇之首。
乌镇古桥,饱含着丰富的桥文化。许多古桥上都建有亭阁,既可让行人遮阳避雨,又可供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光。桥两侧的美人靠护栏,柱子上的狮子头,活龙活现,古朴凝重。不少古桥的望柱、栏板上,都雕有精细的图案花纹,增添了古桥文化的韵味,寄托着乌镇人祈祷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从乌镇的古桥上走出了一代文豪茅盾。茅盾故居前的三里塘河上有7座桥,纵横交错,各具形态,每隔60米有一座。走上古帮岸,穿过木廊棚,就会看见一座很有名气的单孔石拱桥,名曰应家桥。相传吕洞宾正月下凡到修贞观,扮为老头在应家桥上卖过汤圆。乌镇人都说,茅盾儿时也是经常到这桥上走走、玩耍,才这么出名的。
大运河将乌镇分成了两边,东面叫东栅,西面叫西栅。很久以来,乌镇人都在这条河里淘米、洗衣,大家隔着河谈笑,就如同一家。近代,东栅出了一位大文豪茅盾,被人们所关注,而西栅则慢慢地被冷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