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帝对张居正的后代大肆抄家杀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题所述

公元1582年,在首辅位子行政多年的张居正得了一场很严重的病,尽管万历皇帝频频探视,亲自购买医药,也没能挽回。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皇帝不但为此辍朝,还亲自以祭祀国公和师傅的礼仪为张居正办丧事。看起来,张居正的去世应该让万历皇帝非常伤心才对。

可是,仅仅两年之后,即公元1584年,张居正全家家产被抄没。

 

看着锦衣卫嚣张跋扈的身影,张居正的大儿子子张敬修认为,自己家好歹是曾经的首辅,如今竟然要受这种折辱,一气之下上吊自尽。他的弟弟张懋修也选择了投井,投井不成后来又去绝食,谁知还是不死。数日之后,张懋修被万历皇流放到边疆,不久而亡。

万历皇帝的脸突然像夏天的天气一样,一会儿还艳阳高照,一会说下雨就下雨。在这场雷霆打击之下,张居正的后代都受到了严重伤害。

为什么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要对张居正的后代大肆抄家和杀戮呢?

 

1、张居正的后代十分出格

史书记载,张居正的三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被列为上等。一个儿子在科举考试里名列前茅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竟然还可以让三个儿子一起获得好名次,难道张居正的儿子和苏洵的儿子一样,都是大才子吗?

当然不是了。最起码张懋修的状元就是有水分的。根据历史记载,在公元1580年的庚辰科考试中,张懋修通过钱权收买获得了状元。换句话说,张居正的儿子确实在科举考试中有贪腐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本就严重,轻则取消科举资格,重则小命不保。不过,在张居正在朝的时候,还是有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

可是一旦张居正去世了,张居正的儿子们自然失去了庇护,万历皇帝想要处罚他们那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不过,虽然张居正曾经身高权重,可是儿子如此胆大妄为,实在是没有给张居正省心。所以说,张居正的儿子们并不是无辜的,他们都需要为自己之前的不守法度行为负责。

 

2、万历皇帝早就心怀不满

除了张懋修等真的有罪过的人之外,张居正的后代其他人确实是受到牵连的,而牵连的源头还真是来自张居正本人。当年,万历皇帝在大婚后,逐渐开始喜欢浮华的东西。随着郑妃等妃嫔逐渐入宫,万历皇帝的后宫越来越多,生活开销也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很多问题都是在钱上开始的,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矛盾也是从钱上爆发的。

看到户部呈上的后宫账簿逐渐入不敷出,张居正有点着急,就让万历皇帝亲自看账本,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让万历皇帝省着点花。以往的万历皇帝都是很听话的学生,对张居正的上疏都是愉快地通过的。但是,这一次为了钱,万历皇帝把张居正的奏本留中了。

 

所谓留中就是不与执行的意思,皇帝的这个举动很简单,就是不听你张居正的了。

之后,万历皇帝让工部专门给宫里铸造专用的钱币,被张居正以容易引发民间的经济问题给废止了。皇帝的命令竟然被首辅废了,这让万历皇帝非常生气。

后来言官让万历皇帝停止为后宫采买苏州和松江进贡的锦布,万历皇帝没有同意,是张居正出面才将进贡的锦布裁撤了大半。皇帝不喜欢的事首辅就同意,皇帝喜欢的事首辅就反对,日久年深,万历皇帝与张居正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竟然把张居正的儿子张编修和张嗣修直接发配到边疆,如此处决,很难说其中暗含满满的怒气。

 

3、张居正的改革带来巨大隐患

张居正是一位改革派,但是作为一个专权的大臣,自然会做出很多得罪人的事情。

在改革期间,张居正的考成法得罪了不少官员。史书记载,当时的许多大臣都因为考成法而被淘汰或惩治。如果张居正自己不在科考中做任何贪腐之事,官员们也只能有苦在心里说。但是,张懋修靠关系考上状元之后,官员们立刻就待不住了,他们对张居正的不满也就越来越严重。

除此之外,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在清算江南赋税的时候,张居正就得罪了一大批江南的地方官和豪强。这些人表面上不说,可是背地里恨苦了他。

早在张居正没有死的时候,许多人就已经蠢蠢欲动,开始抨击张居正。比如张居正想要在父丧期间继续在首辅岗位上办公的,张居正参加皇帝的宴会穿衣服不当,都会被弹劾。在其他大臣眼里,张居正这个影响他们挣钱的人必须要付出巨大代价。

 

张居正去世之后,他得罪过的太监张诚受命查抄他家。荆州守令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封锁了张居正家的大门,做了一招极好 的“落井下石”。为了躲避东厂和锦衣卫,张居正的子女们只好进入空屋躲避,由于长时间不吃东西,人们打开门的时候已经饿死了十几个人。

此后,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被司礼监等来抄家的人屈打成招,不久就上吊自杀了。期间,大臣们依然不依不饶,很多人仍然在要求把张居正开棺鞭打,如果不是万历皇帝还有那么一点仁慈,等待张居正一家的将会是更加悲惨的命运。

 

张居正被抄家之后不久,其子张简修与孙子张重润沦为百姓,从首辅后人一夜之间变成了贩夫走卒。他们的悲剧命运与那些已经进入黄泉的张居正后代一样,都是命运神奇的安排。

尽管后来崇祯皇帝为张居正一家平反,但覆巢已再无完卵。明朝末年,张居正幼子张允修因反对出任张献忠的官员而选择自尽。至此之后,张居正一家与大明朝恩怨两清,而在历史的天空下,只剩下一位名臣的称号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