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最容易得胃癌

如题所述

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1、爱吃油炸的人

油炸的食物因为质地比较坚硬,不容易咀嚼得非常细碎和搅拌得十分均匀,会影响它在胃和小肠中的消化。食物经过油炸以后,大部分颗粒被包在油脂里,减少了和蛋白或淀粉接触的机会,因此较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出现反酸、恶心等不适。这都是比较伤胃的。

2、抽烟成瘾的人

抽烟的人以为尼古丁只会进入肺,殊不知,烟雾也会随着消化道进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胃部溃疡。

3、嗜酒如命的人

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长期或一次大量饮用烈性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元凶,感染上这种病菌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4、喜欢吃太烫食物的人

人体的消化道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黏膜就会被烫伤。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消化道。如果经常吃过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反复地烫伤、修复,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癌症。

5、用药不谨慎的人

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危重的会发生胃出血与穿孔。千万不要滥服药,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时,最好吃点胃黏膜保护药。

6、喜欢吃熏肉的人

腌肉、熏鱼等加工肉类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这也是沿海地区胃癌高发,及日本人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喜欢熏制食品的人,要减少食用频率,偶尔尝尝即可。要注意熏烤时食物不宜与火直接接触,熏烤时间不要过长,烤糊的部分一点也不要吃,因为这样的蛋白质已经变性。此外,吃烧烤的同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能起到对抗致癌物的作用。

7、空腹吃酸性食物的人

人在空腹时,胃酸的浓度较高,这时候如果再进食大量酸性水果,会使胃酸和水果中的成分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一旦沉淀物结成大块,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产生胃胀、泛酸等一系列不适的反应和消化道疾病。

比如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在空腹时吃,易引起胃柿结石症。山楂味酸,能行气消食,但空腹吃太多,肚子反而更饿,并会加重胃病。建议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山楂、柠檬、杨梅、李子等酸性较高的水果,以免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影响溃疡愈合。

8、爱吃汤泡饭的人

吃汤泡饭,会使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滑到胃里,加重胃肠道负担。也会让唾液分泌得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营养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应有的刺激,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最终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和营养不良。

汤泡饭不适合长期吃,偶尔吃一次则要做到细嚼慢咽,从而减轻胃肠负担。最好能把吃汤泡饭的习惯改成饭前喝汤或喝稀饭。饭前少量喝汤,不但能湿润口腔和食道,还能刺激口腔和胃产生唾液和胃液,有助于消化。

9、三餐不定时的人

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

10、边吃边看的人

早餐在路上解决,而中餐又对着书本、电脑屏幕,这样会让胃很不舒服。消化是一项紧张而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充足的血液,如果这时人体处于运动中,会大大分流了胃肠道的电力供应,必定会影响到它的正常消化功能,最终导致胃炎,甚至出现胃下垂。

11、喜欢吃辣的人

适当吃辣能给健康加分,然而过度吃辣会使消化液分泌过多,引起肠胃黏膜充血、水肿、肠胃蠕动剧增。对于喜欢吃辣的人,可在吃辣前喝杯牛奶,保护胃黏膜。对于胃肠不好或是身体燥热的人而言,如果实在拒绝不了辛辣食物的诱惑,可选择一些微辣的食品。

胃癌调查研究报告

在5188份肠胃健康问卷中,有76.27%的公众对于自己的胃健康抱着感觉可能有点小毛病,但自认为没事,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态度。而对于胃病检查的金标准--胃镜检查则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51.04%的受调查者对于内镜检测持有恐惧态度。而在面对日常的肠胃不适时,能够做到主动接受定期肠胃检查的人,不足3%。

全球每年934000新发病例,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数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相比其他,中国的胃癌形式更加严峻。据统计,中国目前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且近五年来19岁至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三十年前翻了一番。

据了解,湖北武汉的一位先生因为怀疑自己得了胃癌,近一年来总共做了一百多次B超检查。虽然做好养胃很重要,但是这种焦虑的情绪并不可取,大家只要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就一定可以远离胃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27
容易得胃癌的患者一般为经常饮食不洁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胃癌癌前状态的人。
1.经常饮食不洁的人
此类人经常食用咸菜、腌制烟熏食品、霉变的食品、大量食盐,或者长期食用含亚硝酸盐较高的食物。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一般表现为长期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
3.胃癌癌前状态的人
包括有遗传因素的患者(例如父母有胃癌病史等),癌前状态分为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2种。
癌前疾病通常有慢性胃溃疡、肠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皱襞症等,其中胃炎性息肉占比较多,大约占80%,一般直径在2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比较低。但直径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比较高,癌前病变的情况包括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等。
一旦得了胃癌,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做好手术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然后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为好。手术以后,还要依据患者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再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患者是否要进行化疗或者是靶向药物治疗等,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患者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复查,动态的监测病情的变化。
第2个回答  2023-08-03

胃癌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没有特定的人群可以绝对确定谁会得胃癌。然而,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胃癌风险的人群特征:

    年龄: 年龄是胃癌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越大,患胃癌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性别: 在过去,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胃癌,但这种差异在某些地区已经减少。

    家族史: 有家族中有胃癌病例的人,其胃癌风险可能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即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被认为与慢性胃炎和胃癌风险增加有关。细菌感染可能会引发炎症,增加胃癌发生的可能性。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长期高盐、高脂肪、腌制食品和不足蔬菜水果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与多种癌症,包括胃癌,之间存在关联。这些习惯可能会对身体产生有害影响,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胃部疾病: 一些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胃部组织的长期炎症或异常生长。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特别是在有家族史的情况下。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因素只是可能影响胃癌风险的一些示例,并不意味着拥有这些特征的人就一定会患上胃癌。胃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你担心自己的胃癌风险,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接受全面的健康评估和指导。早期检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都是降低患癌症风险的重要因素。

第3个回答  2023-04-25
胃癌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早期常常没有特别的症状,甚至毫无症状,这正是胃癌的可怕之处。
原本,比起儿童和老人,年轻人患癌率应该更低。现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罹患胃癌,且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凶险。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人仗着自己年轻,不规律饮食、少吃蔬菜水果、抽烟喝酒、吃高盐高糖食物、吃腌制食品、吃烧烤、吃太烫或者生冷食物……
胃是一个很容易受到食物刺激的器官,时间一长,胃可就遭罪了!
1
从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
一般来说,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
非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
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算是平常的胃病了;时间一长,它会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当胃炎反复发生,胃黏膜反复受损又修复,胃里会长出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经过前几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就演变成胃癌了。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约为1%)。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尽管得了胃炎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但是如果胃炎不及时医治的话,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还会发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发现胃炎要及时治疗和养护。
2
这几类人,更容易被胃癌“盯上”
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有得病。如上文所说,胃癌的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以至于我国高达70%以上的胃癌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5年存活率低于30%。而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高达95%。
因此,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为胃癌的高危人群:
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的人;
年龄大于40岁或有胃癌家族史;
患有胃溃疡、胃炎、胃息肉等消化道疾病;
抽烟喝酒、爱吃腌制、烧烤、高盐食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
第4个回答  2023-12-13
胃癌是消化道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胃癌在年轻人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导致年轻人得胃癌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遗传因素。由于存在胃癌的家族病史,因此导致年轻人对于胃癌存在遗传易感性,部分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2.不良的饮食习惯。现在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很多年轻人长期点外卖,生活不规律,经常吃重油辛辣、重口味腌制过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产生较多的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对胃黏膜的持续损伤,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3.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多年轻人熬夜养成大量饮酒、喝浓咖啡、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导致胃癌的发病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