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是对的,对此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得从两方面说,其一如同题者所言。有的人好吃懒做过的不如人意,狼狈不堪,令人心疼,当人民物资援助之后,照样大吃二喝,不知省吃俭用,遭塌完了照样如此,真是令人可恨。其二有的贪溅之人,当人民帮助他以后,他发家致富了,他不但不帮助别人反而大吹大擂,目中无人,让人寒心,人民怎么会不恨呢!总之上述之人是极少数。

再说另一种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在贫寒之时得到了人民的救助,当自己事业有成不但感恩救助者,而且还拿出很多资金献给公益事业,知恩图报,吃水不忘打井人。象这样的人能可恨吗?

我们临村西四旺就有这样的典范。一家只有两口,男者名赵考尔,无儿无女,年轻时种着几亩地,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的比较好点;而另一家名叫赵光林,日子过的很贫困,没的吃没的穿,可是赵考尔两口拿出些高粱玉米来救助,赵光林立志愤发读书,业成参加了革命,后来安排在县委工作。当赵家二老晚年,光林每年给他们买好吃的并给养老金成为有名的佳话,这样的人能可恨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不就成为了“可恨之处必是可怜之人”了么?可怜是人性,共性,可恨是个性,独性,可怜之人的“可恨”之处,完全与他人不着边际,怎么会产生可恨了呢?

矛盾的产生是阶值观念,是非标准不同而出现的,你的认可并不就是他人也必定认可。而“可怜”即是人性的基本同情,只有自己对此人的同感,同化,同受,同心,才能在心灵深处产生出怜悯之心,才能迸发出感同身受的切身体验之情,是褒义的正行,是温馨的暖意,怜惜是单独的关爱之为,完全与“可恨”不着丝毫边际。

凡是对“可怜”者又产生出“可恨”者,必定有着与“可怜”者产生出了利益之争,势力之争,阶层之争的脱口之辞的怨愤,“可怜”与“可恨”是怎么产生的,只有他心里最清楚,但如果硬要把它混淆在文字上让大众普遍接受,那就大错特错啦,不能把你的所愿所欲强加于人呵。

能对弱者,贫者,残者产生出可怜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性暖暖的善良之人,如果能在行为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就是爱心境界己达到道德高尚之人,在这里,完全不存在“可恨之处”了,还是把“可恨”之心用到真正的可以恨之之处吧。

因此说来好人有好报,多做善事,众志成城。相反说不道德的人是微乎其微。所以人人都做善事,人人都献一份爱心,社会才能呈现出温和的光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3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有些可怜之人做了很多坏事,并且他们不懂的改过自新,而且他们的性格也很懒散,也不喜欢去突破自己,所以我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第2个回答  2022-02-13
我也这样认为,因为在每一个人的怜悯之心下,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楚楚可怜,但是他背后执念确实非常强的,总是会做一些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第3个回答  2022-02-13
我觉得这句话的看法就是如果一个人很可怜的话,那想必他的性格是很不好的,是因为他的可恨才导致他变得可怜,后果很差。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