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民风民俗至少100字的资料

各地的民风民俗至少100字的资料

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
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千)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6

云南地区民俗

云南过年时与汉族一样也要贴对联。但那"对联"是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不仅"书写"方式不同,连贴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着自制的春联,合唱立脚点《祝年歌》,依序在院里院外、菜地果园和田边地角为万物张贴。

因为边贴边唱,白族的春联被称为"歌联"。大门上贴的是春树和大象的图案,由家中年纪最大的老人制作,最小的娃娃粘贴。一边贴一边唱"春回大地百福生,万物更新千祥临;户对青山六畜旺,门含田畴五谷增;丰衣足食家和顺,国泰民安享太平"这样的民歌。

贴好大门的"歌联",接着贴堂屋门、楼门、房门、厨房门,再贴犁、耙、鞍等生产工具,最后贴花草树木……"歌联"贴到什么东西上面,就以那种东西为"主题",唱首联歌"表达"联意"。如贴在竹枝上的是一副鞭炮的剪纸,人们唱的"联歌"是"竹报平安值千金,清白传家振家声;东风得意花千里,红日高照万木春。"这种剪纸、唱歌融为一体的"歌联",堪称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3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制定或调整国家的方针政策。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间流传的民歌。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习俗: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9
元宵节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做元宵。,到处是香喷喷的元宵,大家都在吃各色的元宵,每个人的家都非常热闹,还有很多人都在家门口接迎客人还挂着灯笼,这还有很多人都在放鞭炮,为了让元宵更热闹起来。
第4个回答  2018-03-25
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
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千)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