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什么时候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如题所述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初始计量就是用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教材上说的后续计量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因为权益法需要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所以你会感觉用了两种方法。给你举个例子,这样讲给你你就会很清楚了: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成本,后续计量用权益法的,需要对被投资企业的初始入账价值进行调整。
比如A企业以200万购入B企业30%的股权,购买日B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00万
那么这里的初始计量就是公允价值200万。
而这里的后续计量使用权益法,所以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进行调整:
1.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不作调整。
2.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那么,很显然,这里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作如下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00
贷:营业外收入100
这样经过权益法调整以后,他的入账价值就是300了(200的初始入账成本+100权益法调整)。

前者是初始入账成本确认方法,后面的是对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的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