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铜齿轮是怎样的?它是干什么的?

如题所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直在世界上有目共睹。流传千古的四大发明可谓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发明。然而你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民的智慧就开始突显。考古学家曾在墓地中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齿轮陶范,推测是距今有2400年历史的东周时期的产物。复原出的青铜齿轮看起来与今日的齿轮并无太大区别,只是不够精细。专家们研究古代齿轮大多用来机械止动。

一、古朴斑驳的青铜齿轮

专家根据齿轮陶范复原出来的青铜齿轮与现在的齿轮相比齿尖粗细不够均匀,齿尖的方向也不太准确,有种往一边倒的感觉。古代的齿轮往往被安在车椽上,所以齿轮中央做成了空心的正方形。在齿轮外端还有一个形状极其像弯曲的箭头的配套器械用来卡位齿轮,可以限制齿轮只朝一个方向转动。由于齿轮均是青铜做成,上面还分布着锈印,看上去有种历史淀积的厚重感。

二、齿轮的用法经历了时代的变迁

在战国时期,经济条件相对落后,齿轮用处单一,主要任务就是拖拽重物和机械止动。齿轮还会被安在马车上,做为计量行驶路程的工具,这种装置的科学原理与如今汽车里程表的原理基本相似。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演变,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用于防滑的齿轮。这种齿轮较为粗糙,通过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大摩擦力的目的。再往后,古人发明了加工粮食用的齿轮转动的高级装置—水转连磨。

小小一个齿轮,看起来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汗水。可以肯定的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达程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今社会崇洋媚外的风气,实际上大可不必。那些埋在土壤深处令人不可思议的发明创造还等待着我们发掘,我们有责任让老祖宗们呕心沥血的成果重见天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9
战国时期的铜齿轮跟现代的十分相似,外围就是一圈齿,再加上一个铜条卡在这些齿上。在战国时期,一般用于一些转动工具的制动。
第2个回答  2020-07-10
铜齿轮中间是空的,周边有八个齿,和现代的齿轮长一样,考古专家认为这些铜齿轮是用来止动的,控制机械,防止其滑动。
第3个回答  2020-07-09
专家认为我国早期的齿轮作用大多是用于止动,但是长相跟现代的齿轮是十分相近的。我国古人有大智慧,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使得很多发明不能物尽其用。
第4个回答  2020-07-09
战国时期的铜齿轮的原料并非纯铜,还有砷、锡等杂质,外形与现代的齿轮还是比较相似的。考古学家猜测,战国齿轮很有可能是一种吊运器械上的零件,但是却没有在相关古籍中查到关于战国齿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