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阳谋到底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如何制衡自己的下属,一直都是管理者们头疼的问题!


尤其在封建时代,诸侯王势力作为权帝的竞争者,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西汉自文、景两代起,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矛盾不断显露,中央政府需要更大程度的集权来抵御外敌和推行新政。

“汉初全国共计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汉初越1300余万人,王国编户180万,人口850余万”。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的并行制给后代留下了强大的诸侯势力。

诸侯如云,权力分散

历史自有其规律性,强大的诸侯势力最终会影响中央帝国的权力。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但同时也让中央统治者明白,权力分散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七国之乱后,景帝免除了诸侯王的行政权和官吏任免权,削减了王国官吏,规定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税。

藩王诸侯仍拥有广袤土地

虽然如此,藩王诸侯还是拥有广袤的土地,多数人口,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严重地威胁到中央集权。

然而,汉武帝直接从根源上解决了诸侯王势力强大的问题,保证了中央集权。

他所使用的的政策就是“推恩令”,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千古第一阳谋。


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元朔二年(前127年),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汉朝于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出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即为“推恩令”。

“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它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而作为被“推恩”的诸侯王,明知自己的权力会失去,但面对内外压力,只能选择“束手就擒”。

对外方面,“推恩令”属于汉武帝施行仁爱的政策,作为诸侯不能在明面上拒绝,顺应了天子爱护万民。同时“推恩令”相比于景帝的削藩间接委婉,属于“温水煮青蛙”式的策略。

对内方面,“推恩令”虽然会遭到嫡长子的反对,但是原本应该分不到封地的其他人却都会感谢皇帝,因为按照之前的法令,他们在嫡长子们继承土地之后,是什么都没有的。这样一来,这条法令对他们是非常有益的。所以这一部分人会助力“推恩令”的施行。

相信“推恩令”施行后,最头大的莫过于嫡长子们,从“继承者们”沦为“家财散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第2个回答  2020-12-18
这千古第一阳谋是汉文帝时期大臣主父偃 所提出推行的推恩令,消弱了个诸侯国。
第3个回答  2020-12-18
千古第一阳谋为推恩令,推恩令是真的狠,消藩于无形之中,可谓是杀人不见血
第4个回答  2020-12-18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千古第一阳谋,比如围魏救赵,比如推恩令,这两者都是流传千年,都有其各自的精辟独到之处,但又都有各自的不足,很多类似的谋略其实都是逼对方二选一,让你不破不行,又破无可破,放到今天看仍然是“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