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一位对运动进行分类的科学家是谁?

如题所述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一)》(4-1)张衡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一)》(4-1)张衡小型张

2005.10.9澳门邮政《中国的伟大发明》小型张
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在数学上,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4-2)祖冲之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4-2)祖冲之小型张
僧一行
僧一行(683—727),又名释一行,俗姓张,名遂,邢州钜鹿郡(今邢台巨鹿县)人,唐代高僧和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成就包括制造出“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上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多次测定了二十八宿距天体北极的度数。发现恒星运动现象,比西方早一千多年。设计制造了“复矩图”的天文学仪器,用于测量全国各地北极的高度,修订的《大衍历》,纠正了过去历法中把全年平均分为二十四节气的错误,是我国历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速度与变化规律,《大衍历》应用内插法中三次差来计算月行去支黄道的度数,还提出了月行黄道一周并不返回原处,要比原处退回一度多的科学结论,一行组织了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并从测量数据中,得出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合现代131.3公里)的结论。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唐朝测出子午线的长度,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张遂的天文学观点,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学家早一千多年。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一)》(4-3)僧一行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一)》(4-3)僧一行小型张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州(今蕲春县)人。世业医。三十五年被荐入太医院,不久辞官返乡,致力于行医和对药物的考察研究。嘉靖三十一年他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历三十六年千万历六年(1578)完成。全书共一百九十多万言,分为十六部,六十二类,五十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比前人增加三百七十四种。载入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个,比前人增加四倍,同时绘制一千一百六十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以便辨认。该书以药物的正名为纲,余名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误,详述其产地、形态、气味、功能、主治并有附方等。《本草纲目》总结了中国两千多年药物知识和经验,纠正或澄清了许多前人的错误或含混的地方,增加了不少新发现的药物或药物功能,并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对收载的药物重新作了分类。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一)》(4-4)李时珍

1955.8.25中国人民邮政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一)》(4-4)李时珍小型张

2003.5.28澳门邮政《中药》小型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这里所说的科学家是在近现代西欧科学体系下而言的。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等。

所以我把大多数中医学家排除在外,如张仲景,孙思邈等,他们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们是中医学家,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科学家,不在我今天的讨论范围之中。下面就会介绍我国古代第1位对运动进行分析的科学家。成绩还是很明显的。

1,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在哲学,教育,军事上的成就掩盖了他在科学领域的光芒。他的科学成就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第一,他是伟大的数学家。

他提出很多基本的几何和代数概念。

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高,平,倍,半等基本的数学概念;提出了长方形和圆的概念并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定义。

此外,他还定义了直线,十进制等数学概念。

这都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杰出的数学成就。

第二,墨子是伟大的物理学家。

墨子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给出了不少物理学概念的定义,并有不少重大的发现,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学定理。

首先,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说:“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和牛顿经典力学的概念惊人的一致。

其次关于杠杆定理,墨子也作出了精辟的表述。

再次,在光学上,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世界第一人。

墨子首先探讨了光与影的关系,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

墨子还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甚至在声学的研究也开历史先河。

我们非常惋惜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没有在他之后得到发扬光大。假设墨子的科学精神能够被我们的古代中国人发扬光大,试想,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天神级的科学家都得让位于中国的我们某位先人。

历史不容假设,错过了,没有回头路。走上了岔路,再回来,人家已经一骑绝尘。

痛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