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乐要加冰?

如题所述

    可乐中的一大成分为碳酸水,即二氧化碳加水的组合。可乐敞露在空气中时,二氧化碳气体会迅速挥发掉,而冰块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减缓二氧化碳的挥发速度。

    我们在形容饮料的口感时,常会用到一个词,「冰爽」。其实,在潜意识的认知中,加了冰块的饮料会比没加冰块的饮料喝起来更爽,而在味蕾感受上,也的确如此。已经有研究数据表明,碳酸饮料的温度保持在1-4℃之间时,喝起来口感是最好的。

    可乐中加的甜味剂并非传统的蔗糖,而是成本更低的「果葡糖浆」。这种甜味剂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低,甜度越高。这是因为果葡糖浆中含有两种分子结构,分别是α型和β型,前者甜度是後者的3倍,在温度降低的时候,一部分β型分子会转化成α型分子,因此甜度也就得到了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2
原理
1、压力的减小
可乐能够喷出来,靠的就是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溶于水遵循亨利定律(Henry's law),即在一定温度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这种气体的压力成正比。在汽水的生产过程中,工厂会利用高压装置往水里添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灌入饮料瓶中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会从汽水中溢出,但因为瓶子是封口的,气体出不去,于是瓶内压力比较高,汽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但当瓶盖突然打开的时候,瓶内气压迅速变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低了。于是此时汽水中的碳酸就是过饱和的状态,而过饱和的碳酸会自发分解出二氧化碳。
2、成核作用的存在
气泡的出现类似于空气中水汽的凝结,是一种成核作用,是需要凝结核的。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汽水,会发现气泡产生的位置往往固定不动。这些固定的位置可能是杯子上的瑕疵(例如微小的裂缝或是突起),或者是饮料中的杂质,它们被称作起泡点或是成核位置。
成核作用是需要能量的:水中本身并没有供气泡容身的空腔,新产生的气体必须打破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挤出一块空间来才能形成气泡。当水中有凝结核时,形成气泡需要的能量就小得多。气泡们也爱偷懒,所以它们几乎都会在固定位置出现。
汽水剧烈摇晃后再打开瓶盖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也是因为类似的原理:摇动使饮料瓶中的气体和液体发生了混合,使气体包裹在液体内产生了气泡,瓶盖打开后这些气泡就作为凝结核,促进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泡的产生——于是就从瓶口喷了出来。
要验证这种说法很简单,摇晃一瓶汽水,但不要马上打开瓶盖,等过了足够长时间,瓶中的气泡都自然消失了再开盖,绝对不会喷。
往可乐里加入曼妥思,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这种糖看起来表面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像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密集地布满了突起和小坑。这也难怪大量的气泡会在曼妥思的表面产生了。
3、表面张力的弱小
测量表明,有甜味剂的水中的液体表面张力比糖水的低。这解释了为什么健怡可乐可以比含糖的制造出更强大的喷泉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包裹曼妥斯的物质里含阿拉伯胶,这种表面活性剂更加削弱了这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由粗糙表面的薄荷糖们没有表面活性剂的话不会有那么大的喷泉。
4、垂直落入底部的速度
曼妥斯的密度很高下沉很快,快速的制造出泡泡,这些泡泡上升的时候就成了产生更多泡泡的种子。被压碎过的曼妥斯下沉的更慢,所制造的小喷泉也只有30厘米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05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可乐里的一种叫果葡糖浆的东西,这东西很奇怪,冷甜性,说白了越凉越甜,在4度的时候达到峰值,这也是为什么可乐上建议放到4度再引用。 理论上来说冰镇和加冰都能让它到达四度,可能是这种仪式感强化我们对可乐的积极感受叭。
第3个回答  2021-12-05
可乐之所以要加冰,主要是为了保持可乐的口感。因为可乐打开一段时间后,它的味道就会逐渐发生变化,会带有一种酸涩的感觉并逐渐丧失原来的风味,而加冰之后可以完全掩盖酸涩的味道,喝起来也会更加爽口。
可乐的口感能够那么刺激主要还是因为里面添加了一定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打开可乐瓶盖之后,会以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挥发掉,而冰块具有吸附作用,可以让其它在可乐里面保存更长时间。
第4个回答  2021-12-05
那要看什么天气了,冬天肯定不敢这样,夏天喝冰的水或者饮料都很爽,你想想满头大汗汗流浃背的时候给你洗个澡或者游个泳是不是很爽,可乐为什么加冰是因为它不加冰喝不出那种舒服感,不加冰的可乐喝起来就是气泡加二氧化碳的甜水,没什么好喝的,加上冰就犹如四十度高温的大夏天你在冰川上游泳那种感觉犹如你躺在冰箱里一样太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