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乐器八音指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八音”也指民间器乐乐种。如山西五台山一带的八音会,所用乐器有管子、唢呐、海笛、笙、梅笛、箫、堂鼓、小鼓、大镲、小镲、大锣、云锣等。
广西壮族的隆林八音乐队,使用的乐器共有8件,它们是:横箫(笛子)一对,高胡、二胡各一把,小三弦一把,锣、鼓、钹各一副。南宁市邕宁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
海南地区流行的海南八音源于潮州音乐,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椰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
彝族八音所用乐器有二胡、环箫(无膜笛)各一对,以及牛角胡、五鍟(小锣)、鼓、钹等;仡佬族八音又名八仙,所用乐器有二胡、横箫(笛)各一对和五鍟、锣、鼓、钹等。
镇隆八音介绍:
广东八音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最古老乐种之一,属民间音乐。八音至少早在宋代就出现。因使用8类乐器而得名,即: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
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素有“文化之乡”之称。信宜的木偶、舞龙、龙舟、飘色、八音、曲艺、白花灯等民间艺术活动均源于镇隆,传统特色,至今犹存,有些有所发展。
广东省信宜市镇隆八音演出时由两人也有多人抬着一架彩绸、花串、球穗、图案等装饰的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曲调高昂洪亮,演奏时周而复始,旋律欢快,气氛热烈而流畅。其乐曲因场合不同而异。
信宜市镇隆镇的群众喜欢在欢庆的节日请八音锣鼓助庆,八音锣鼓奏起,整个村庄完全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做年例游神,自然少不了八音锣鼓,它那欢快激昂的节奏振奋人心,使整个游神队伍气势磅礴,让人对神肃然起敬。
游神时它一般跟在神的后面,它那“咚咚”声源远远便可入耳,很多人根据锣鼓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到自家摆醮的时候了。锣鼓声大了,证明游神的队伍快到了,人们就赶紧把桌子搬出去,摆起供品,等着神的到来。
每一年的年例,人们用锣鼓迎来了神,又用锣鼓把神送走,“咚咚”的锣鼓声足以让神“感受”到人们对它的尊敬。
广东茂名八音的资料,该资料写着:八音,一种吹打乐组合,由8人组成,有吹、击、弦乐器。有固定的曲谱和曲牌,根据婚丧、祭祀或庆典要求选用。
演奏时有规定的服饰,一般穿艳丽袍褂礼服,抬锣鼓亭,按打击乐、管弦乐的顺序,边行边演奏,八音在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茂名信宜镇隆地区,其中以德乔的最盛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授曾重登广东省高州府茂名县正堂,曾重登辞官返乡时把八音也带回家乡福建省德化。濒危的广东八音在广东省信宜市镇隆镇依然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