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领导差异

大家误会了 要写论文的 找了好多资料都觉得不是很贴切
大家行行好 帮帮忙拉 谢谢 100分呢!
谢谢你拉 不是文化差异 是领导差异 我还在寻找中

我找到了两篇文章,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一。。。。。。。。。。。。。。。。。。。。。。。。。
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中国人人格界定六维说
网者 2004年12月12日中国人 , 社会心理 , 文化特征 , 文化 , 人文现象 , 文化差异

搜狐网2004年9月2日转载《北京科技报》文章: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中国人人格界定六维说。

“我是谁?”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实证研究的“数据”尝试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揭示出来。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的“五维模型说”。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但跨文化的研究显示,这个理论模型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涵盖生活于其他文化条件下的人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中国人。

那么,“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怎样的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提出,在中国人人格的界定上,“六维模型”比“五维模型”似乎更为切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如何区分?“大五”学说暴露缺口。

张建新研究员介绍,“五维说”又被习惯地称为“大五人格因素模型”。

“五维说”的始作俑者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由五个维度特征组成的抽象结构,这“五维”特征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性”、 “宜人性”以及“开放性”。每个人都在这个“五维空间”中占据一个相对固定的点,其人格测量值即为该点向五个维度投影所得的坐标值。没有两个人在这个结构空间中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可用测量值(或坐标值)的大小来区分人格的个体差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心理学界尝试用“五维说”研究人格,并将其应用于鲜活的生活。可以说,在西方的背景下,他们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因为,他们总结的五维人格特征基本上能够界定西方人的人格。

但是当尝试用它界定中国人的人格时,它却暴露出一个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国际心理学界越来越多关注的文化特异性问题。

“五维说”虽在国际风行,却难以“说”清中国人。

你的性格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能否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情绪?你对外界事物有多大的责任感?……这一系列带有“大五”风格的问题,是西方心理测试者经常要考量的几个方面。但是,用这一学说轮到测量中国人的人格时,就可能出现错位现象,“基于这个学说建构的心理测试量表,无法把中国人独具的人格特征揭示出来。”张建新教授指出。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中国心理学家探讨中西方人格同与不同。

十几年来,张建新研究员和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张妙清教授共同主持了《中国人人格测量表》的编定。这套极为详尽的心理测试量表反映出了那些符合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的个性特点,如“人情”、“面子”、“和谐性”等。而这些人格特质在西方的人格测验中是难以获得的。

在对《中国人人格测量表》的结构进行探索时,他们首先得出了四大因子:“领导性”、“可靠性”、“个人性”、“人际关系性”。特别是“人际关系性”这个因子汇聚了许多上述提到的本土化人格概念。随着西方“大五人格学说”不断扩大其影响,他们又将这项在独立条件下完成的“四维”人格结构,同“五维”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了描述中国人人格的“六因素”模型。把“四维说”和“五维说”综合起来,就得出了衡量中国人人格的“六维说”。

“把‘四维说’和‘五维说’综合起来,就得出了衡量中国人人格的‘六维说’。”张建新研究员说,“也就是在五维说基础之上增加了一维‘人际关系性’。”

据张建新研究员介绍,“六维说”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而且在过去五六年的追踪研究中,也得到反复的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信度。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凸显“开放性”,中国人更强调“人际关系性”。

“六维说”人格结构较完整地涵盖了“五维说”的内容,同时,新增的第六维度则更加突显了中国人所独有的人格特征 — “人际关系性”。

“五维说”中的宜人性也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但它更多地带有“被动”的意味,即从个人是否具有“待人真诚、热诚、友好、利他性”等特质,来判断他的人际关系好坏。但在中国人眼中,一个在宜人性得分高的人,只是一个“老实”,“诚实”和“高尚”的人,是一个“好人”。但中国老百姓还有一种说法,“老实人吃亏”。中国人将人际关系总有一种“主动”的味道,要看一个人会不会“做人”,懂得不懂得营造关系,能不能灵活地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等。因此,第六个人格维度恰好折射出中国人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的独特文化特色。

西方并非不重视如何“做人”,如何搞人际关系,但在它们的文化和制度中,“做人” 并没有像在中国人那样被如此刻意地强调,甚至“搞关系”成为许多人的生存之道。西方社会中那些“耿直”、“诚实”的人在获得自己的利益时,会更多地依赖法律、规章的保护,而不是“人情网络”的庇护。

“六维说”中的另一个有价值的发现是,“开放性”在西方人的人格结构中十分突出,他们更强调创新性、审美的追求和理性的思索等。这一人格特点恰恰在西方人那里被十分强调,而相对被中国人的价值体系所忽视,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潜藏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在人格的看法上是有共性的。

在张妙清、张建新等研究者看来,东方人和西方人尽管在人格特质上存在着差异,但相对而言,共性应该是更为主要的,毕竟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我们拥有着相同的基因,而文化和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根本的差异,那么有什么理由推测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会“完全”不同呢?“人格六维说”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佐证,它既容纳了“五维说”中的“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性”、“宜人性”等共同人格特质,同时又突出了“人际关系性”这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特质。
2。。。。。。。。。。。。。。。。。。。。。。。。。。
本周日,陈树文教授的精彩讲座将打开“半岛大工管理讲堂”的大门,为读者奉献一道精美的开胃餐!

· 湿疹 荨麻疹皮炎警惕

· 08运动服装经销大揭密

· 全球未来10年赚钱行业

· 做别人没想到的好生意

· 开店赠1 万元现货铺底

· 痛风病患者—康复之路

让我们先看看他即将烹制的材料——

什么是智慧?智=知+日,是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

按照陈树文教授“一分为三”的理论,知识分为三种,而其中的活性知识才是智慧。

那么,如何凝聚智慧?中西方领导智慧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陈树文教授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领导学理论,以全面的视角,从历史的高度为现代管理者点石成金。

现代管理者的观念

陈教授语出惊人:当今的大富豪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洛克菲勒如何一夜之间暴富?

构成现代管理核心内容的“人性假设”究竟是什么假设?

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怎样寻找各自的生存空间?

和:即嘴里有粮食;谐:让每个人都可以说话。那么如何求得人性的“和谐”?

现代管理者的素质

智商——掌握技能的素质,因为知识创造财富。

情商——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掌控别人情绪的能力。

逆商——困境中的自信心,决定人生的高度。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领导者所必需的“稳定的素质”?

什么是危机领导?会干与敢干有什么样不同的结局?

领导者的艺术

领导艺术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放错了位置的人才是什么?如何避免人才的高消费?齐相煮鱼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发?“木桶理论”与“钉耙理论”,你接受哪个?当今炙手可热的培训市场误导了我们什么?

怎样从刘备诸葛亮的故事里体会选人用人的艺术?

什么是用权的艺术?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领导力思想——“元亨利贞”、“刚柔密大”、“位时中应”?

“一堂课可能超自己多年的积累”。陈教授告诉你:这并不夸张!

什么是好的讲授?“深入浅出,观点独特,见解深刻,语言幽默”。这个问题简单吗?

李艳彬 记者李慧南

陈树文主要简历

●1975.5~1978.2 辽宁省桓仁县团县委任书记

●1978.3~1981.12 东北财经大学读书 任党支部书记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1992.3 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获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4~1995.10 辽宁省本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5.11~1998.1 本溪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任主任

●1998.2~2001.2 本溪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委员会任主任、党组书记

●2001.3~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讲座预告

联合主办:半岛晨报、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题目:中西方文化中的领导智慧

主讲人:陈树文(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时间:2006年8月27日(周日)上午9时

地点:大工科技园B座二楼国际学术报告厅

讲座对象:政府及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

预约热线:84706566

84706567 84706058

特别提示:因“半岛大工管理讲堂”免费开放,需预约座位,请有意参加本讲堂活动的读者及相关人员及早预约。

简单—复杂—简单——陈树文印象

在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中,教授学者都是一副学究气,对身边琐事都要究其根源,衣食住行也要求证于古代先贤,实在“腐朽”!譬如大家引为经典的老片《决裂》中,葛存壮扮演的老教授的那句经典台词:下面我们接着讲——马尾巴的功能……

大工EMBA中心主任张旭的采访安排有些让人措手不及。他只说:陈教授昨天从英国回来,明天跟院长去美国,今天上午你去跟他聊聊……“大工半岛管理讲堂”的第一次讲座就请陈教授主讲。

后来体会那是张旭故意留的悬念。见到陈教授那一瞬间,就不再紧张了,因为他实在和想象中的老教授不搭界。我说没做准备功课,对于您和您的研究课题几乎一无所知。他和气地笑着,连说没关系没关系,仿佛是他的错,倒是我该释然了!这便是为人师所具备的那份谦和乐于授业的美德吧?

只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陈教授说简单说说简历,然后概括讲讲他的组织管理学和领导学理论。陈教授说,西方的传统文化是工具性思维,注重“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理性思维,更注重“道”。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不把“道”转化为“器”,就没有应用价值,就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器”不上升为“道”,就无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更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EMBA的授课,这么多老总往这一坐,没有说服人的增益智慧的道理和有说服力的举证,“下课”是难免的。

对于管理,我连门外汉都算不上,但认真地听下来,也觉得耳目一新,并且有一种冲动想跟别人交流,想把听到的告诉大家,也想从那些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人那里印证一下,陈树文的课程是不是老调重弹、闭门造车?

陈教授在大工EMBA班的主讲课程之一就是组织管理学和领导艺术。中西结合、“道”“器”融会、古今贯通是他的课程的最大特点。良好的古文功底、西方经济学的学术背景、近十年的政府管理经验加上全球50多个国家的亲身游历考察,陈树文自信地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并且从历史的高度把握并支撑着这门学科。

谈到他的教学,他打了一个比方:假如你在管理实践中闪耀出点点火花,我就帮你链成火炬;假如你的管理思想里擎起了一支火炬,我就给你点燃它的火花。别跟我说你听了我的讲座“学会”了多少,我更愿意听你跟我说:我“会学”了多少。这也许就是很多人追求的“无师自通”的境界吧?

陈教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接受过系统的案例教学培训,但并不照搬,他汲取了哈佛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以本土化的案例为主,并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他的课堂上,通常会出现四种角色:破冰者(第一个发言)、挑战者(观点质疑)、跑龙套(偶尔提出一个观点或实例发人深省)、打包者(归纳总结)。陈教授说自己就是一个导演,通过“设疑”、“激疑”、“释疑”导活这四种角色。但他比导演更多一项目标,就是最后实现角色转换——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后的打包者!

让陈教授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笑了,却并不接招。他说,一个好的授课教师一定是会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这个过程决不是那么简单!从简单到复杂,是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从复杂再到简单,那可就是一个能量的释放过程了。

“思”是心中的田,“想”是心中的相,当抽象的名词结合古人造字的智慧,一切便豁然开朗。这便是回归的简单。

离开大工的校园时,搭陈太的车。车过凌水桥下,有个路况复杂的左转,陈教授对初驾的陈太说:跟着前面那辆车,你就能顺利地过去了。呵呵,有时候,简单也是捷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2
给你个思路
在中国国家领导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力要大于西方(毛泽东,邓小平),而这种趋势正在逐渐削弱,证明了制度在完善,社会在进步。
第2个回答  2006-12-02
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