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创业板史上最大IPO迈瑞医疗上市三天就开板 止步千亿市值

如题所述

今日(10月18日)上午,迈瑞医疗打开涨停板。

这仅是其登陆创业板的第三天。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其上市首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短期市场表现低于很多投资人的预期。

止步千亿市值

18日上午,迈瑞医疗以涨停价开盘,随后急速下挫,最大跌幅一度超过4%。9点35分以后,迈瑞医疗拉升翻红,市值一度摸上千亿元高位,之后又震荡回落,收盘报8097元,上涨475%,市值遗憾失守1000亿元大关。

迈瑞医疗的开板,引起了巨量资金的博弈。

迈瑞医疗创立于1991年,是一家医疗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营收主要由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体外诊断产品、医疗影像产品及其他产品构成,是国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

迈瑞医疗的上市,创造了创业板有史以来最大IPO纪录。从发行结果公告来看,迈瑞医疗此次总募集金额达到593亿元,其中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5322亿元,网下投资者认购592亿元,联席主承销商包销192551万元。根据迈瑞医疗招股说明书,迈瑞医疗将向保荐机构及联席主承销商华泰联合证券和中银国际证券支付上市发行总费用18亿元,剩余的575亿元将用于光明生产基地扩建等7个项目。

“生不逢时”的新经济龙头

作为一家成立27年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曾有过10年海外上市的经历。2016年,迈瑞医疗选择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开始筹划登陆国内资本市场,而同期一起私有化回归的中概股还有三六零。

与三六零去年6月份借壳上市后连续收获18个涨停板“惊艳的”表现相比,相隔一年多的迈瑞医疗上市首秀多了一份“生不逢时”的意味。

不过,虽然三六零去年上市后市值一度连创新高,但今年以来,伴随大盘的震荡回调,三六零的市值距最高点已经下挫接近7成。

除了三六零外,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经济龙头药明康德、工业富联、宁德时代,同样在市场大背景下出现了深度回调。药明康德当前市值较最高点回调45%,工业富联回调56%,宁德时代回调26%。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指出,迈瑞医疗比预期提前开板,与当前的市场行情有较大关系。当前市场避险情绪浓厚,新股炒作情绪已经大幅降温。另外,从公司自身资质来看,迈瑞医疗属于新经济类企业,虽然有成长和想象的空间,但是确定性不如一些稳定资产强,在当前的节点下,市场对于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匹配度要求更加严格苛刻。

龙头效应待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医疗器械指数整体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挫,截至10月18日收盘,从今年5月份的最高点2261点已降至今天的1428点,累计下挫37%。

从当前纳入医疗器械指数的78只个股来看,剔除市盈率为负的三只个股,市盈率在10至138倍之间,中间值为31倍。迈瑞医疗当前的滚动市盈率为38倍,处在中游水平附近。

从营收、净利润及研发投入指标来看,迈瑞医疗在A股医疗器械板块都处于龙头地位。

从业绩指标看,今年上半年,迈瑞医疗营业收入68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2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48%。与A股申万医疗器械同业公司相比,优势明显。

除了财务指标领先,迈瑞医疗近年来在研发费用方面的投入也超过同行。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迈瑞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88亿元、99亿元和10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33%、1096%和911%。而在A股同行业上市公司中,去年的研发费用投入最高的5家公司为乐普医疗、开立医疗、理邦仪器、华大基因和新华医疗,5家公司总研发费用之和为99亿元。

相关报道>>>

上市第3天就开板!迈瑞医疗暂无缘创业板老大 今年有7只新股连板数低于3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市时间

7月6日,沪深两市早盘延续近日调整走势,三大指数盘中跳水。医药题材全线重挫,CRO、创新药跌幅居前,医疗器械、医美等概念连带回调。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159883)早盘下跌448%,半日成交额放大至3042万。盘中实时数据显示,医疗器械ETF盘中溢价率高达138%,调整之下该ETF获场内资金抢筹,投资者逢低买入热情高涨。

标的指数成分股中,南微医学大跌15%,心脉医疗跌968%,欧普康视、迈瑞医疗均跌超5%,医美三剑客昊海生科、爱美客、华熙生物均大幅调整。

对于今日整个医药板块暴跌,市场认为一方面是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市场解读成利空,导致CRO概念股全线大跌;另一方面医药板块前期涨幅较大,获利盘较多,近期市场整体调整,在CRO概念大跌拖累下,导致整个板块今日出现明显波动。对此也有机构认为,今日医药板块整体回调,市场反应过度。长期来看,机构仍看好医美、医疗器械板块投资价值。

国金证券:国内医美进入黄金时期国产企业发展机遇到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大众对医美接受程度提高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医美市场蓬勃发展,国内医美进入黄金时期,国产企业发展机遇到来:未来数年将是医美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看好医美行业的整体扩容和渗透率提升趋势。

中泰证券指出,医疗器械行业当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看好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和消费类器械持续放量,行业长期趋势并未发生改变。

市场首只医疗器械ETF(159883),一指囊括医美+抗疫+养老三大概念

医疗器械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全面表征A股医疗器械行业表现。根据Wind数据,医疗器械指数99%成份隶属于申万二级医疗器械行业,为目前市场上首只纯医械类ETF。前十大权重分别为迈瑞医疗、欧普康视、爱美客、乐普医疗、健帆生物、鱼跃医疗、英科医疗、达安基因、华熙生物、万泰生物等股,一指囊括医美、抗疫、养老三大热门概念龙头。

根据wind数据,截至6月30日,医美三剑客——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在医疗器械指数中分别占比755%、295%、128%,合计占比高达1178%,由此医疗器械ETF(159883)也成为全市场含“美”量最高ETF。

把握医疗器械黄金机遇,为何借道ETF更优

行业研究难度大。医疗器械由于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复合背景,且创新产品迭代较为迅速,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借道ETF更省心。

分散个股投资风险。指数基金相对投资个股,更能分散风险,或是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ETF投资门槛更低。医疗器械板块多高价股,如迈瑞医疗一手近5万、爱美客一手超8万、华熙生物一手超3万,心脉医疗一手超4万,部分个股参与门槛较高,很多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相较而言,ETF门槛更亲民,比如医疗器械ETF(159883)每手100元左右(7月5日收盘价1048元),即可一键买入多只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股。

大盘相关性较弱。医疗器械ETF弹性高,具备进攻性,同时从贝塔属性看,与大盘相关性较弱,自身产业趋势逻辑突出,是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优质工具。

本文源自资本邦

乐普医疗上游供应商有哪些

6月28日,乐普医疗(300003)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泰医疗”)于6月25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并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该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心泰医疗也是乐普医疗近期拆分的又一家企业。而在6月25日晚间,乐普医疗刚刚撤回分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至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原因是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

此前4月,乐普生物也刚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样准备在香港上市。

由此可见,“乐普系”多个公司的分拆动作仍在继续,并频频向资本市场发出冲击。

6月25日晚间,乐普医疗撤回分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至科创板上市的申请。乐普医疗在公告中称,体外诊断板块由乐普诊断(自产诊断试剂)、烟台艾德康(大型检测设备)、爱普益生物等多个法人主体构成,终止申请主要为解决乐普诊断与其他体外诊断相关企业可能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进一步理顺和融合板块之间的业务关联。

2019年开始,乐普医疗把涉及IVD(体外诊断产品)业务的所有子公司融合为乐普诊断,后者主要经营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0年7月,乐普医疗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乐普诊断分拆至科创板上市。

彼时,乐普医疗表示,分拆乐普诊断上市后,将成为独立的体外诊断业务上市平台,通过在科创板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实力,提升乐普诊断的盈利能力。

乐普医疗表示,此次终止乐普诊断分拆上市进程,不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分拆乐普诊断的战略也不会停止,待条件成熟时,还将再启动。

医疗器械股票有哪些

乐普医疗主要公司包括诺唯赞、百普赛斯、迈瑞医疗、北化股份、泰林生物、拱东医疗、昌红科技、洁特生物、海顺新材等。乐普医疗其上游主要以原材料、设备供应商、零件供应商等为主。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乐普医疗”,创立于1999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研发制造心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医疗器械4大细分领域详解:四只股空间巨大(名单)

1、医疗器械概念股主要有:利德曼300289、科生物300009、三诺生物300298、万孚生物300482、理邦仪器300206、鱼跃医疗002223、乐普医疗300003等。

2、利德曼致力于体外生化诊断,安科生物致力于体外生化诊断,三诺生物致力于血糖检测,万孚生物致力于妊娠检测,理邦仪器致力于医疗影像设备,鱼跃医疗致力于家用医疗器械,乐普医疗致力于心血管等。

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上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 的更新换代需求,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014 年,我国完成了医疗器 械母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新条例)的修订,还发布了五部部门规章 以及几十个规范性文件。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明确把新 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提出要提高 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 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 品。

2017 年发布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两票制”新举措的推出,“十二五”、“十三五”医疗器 械 科技 创新专项规划的发布,这些都将重塑我国医疗器械市场。

2018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 5304 亿元,同比增长 1986%, 2014-2018 年 CAGR 约为 202%,大幅超过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平均增速。

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类比全球 医疗器械与医药的消费比例约为 1:1,我国医疗器械仍有较大的发展 空间(器械医药比为 03:1)。

总体上来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部分高端器 械领域已经开始或完成进口替代(如高端影像设备、心脏支架、心脏 封堵器等)。

医药生物上市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所占比例由 2009 年的 67%提升到 2018 年的 174%,占比医药生物企业总市值由 2009 年的 58%提升至 2018 年的 15%。

近年医疗器械指数的市场收益表现良好, 估值上仅次于医疗服务,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

券商研报指出,影像诊断设备、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骨科医疗器械、心脏及大血管 介入器械等均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市场空间较大,行业 增长态势较好。

影像诊断设备是指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将人体内部的结构重 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主要包括 X 线摄影系统(传统 X 线机、数字摄影 DR、数 字减影造影机 DSA)、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超声诊断系统、计算机断层成像 (CT)和核医学设备(PET、SPECT、PET-CT/MR)等。

影像诊断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受到技术和政策 等影响较大。当前,我国影像诊断设备行业主要被国外品牌占据,同时随着近 年国内技术的发展,部分大型设备领域具备一定的进口替代能力。

2015-2017 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由 366 亿元增长到 499 亿元, 年增长率保持在 16%以上。预计 2021 年,我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近 900 亿元。

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设备市场 60%以上被海外企业占领,近年随着国家政策 扶持、研发投入加大、技术不断更新,我国也出现了一批医学影像优质企业, 如迈瑞生物、联影医疗等。

临床检验泛指由临床实验室(包括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以及独立的临床 检验中心、检验所)为临床医学提供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工作和项目的检验结 果,用于疾病的诊断。

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行业主要包括血液分析、生化分析、 免疫分析和分子诊断等细分领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技术的创新、人口老龄化、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医保制度的完善, 推动着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行业的持续增长,2015-2017 年行业市场规模 保持 15%-20%的增长速度。

2017 年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市场规模为 552 亿 元,同比增长 198%,预计到 2021 年将达到 1143 亿元。

近年来,我国临床检验设备与试剂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高端临床检验设备依赖进口,中低端临床检验设备国产产品占有较大的比重。

迈瑞医疗:公司累计仪器装机量的持续增加带动配套试剂的销 售,公司化学发光免疫试剂从 2015 年初的 27 种增加 到 2017 年末的 64 种,公司体外诊断试剂销量快速增 长。迈瑞在中国血液分析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 207%, 在生化领域的占比达到 132%。

科华生物:公司产品涵盖了免疫诊断、分子诊断、POCT 等多个 领域。在中国分子诊断领域市场份额约为 9%

达安基因 :仪器产品拥有荧光定量 PCR 仪、核酸提取仪、全自动 核酸分子杂交仪等;试剂类产品有荧光定量 PCR 系列 产品、时间分辨系列产品等。在我国分子诊断领域占 比 188%,生化分析领域 23%,免疫诊断领域 17%。

安图生物:国内免疫诊断的龙头,2017 年市场份额约 4%。

骨科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重要子行业之一。按照物理架构不同, 可以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方式:

1)内固定,指植入体内的关节、接骨板、 螺钉等;

2)外固定,主要为固定在体外的外固定架、夹板、绷带、石膏等。 从治疗角度来分,骨科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及其他类(如 手术类、神经外科类等)。

老龄化加快为骨科医疗器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 发人群,而骨质疏松是造成骨科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 由 2009 年的 113 亿上升到 2018 年的 166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也由 85%提升 到 119%。

预计到 2050 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 487 亿,占总 人口的 349%。2017 年,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 226 亿元,同比增长 171%,预计到 2021 年规模将达到 401 亿元。

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主要被海外企业垄断。脊柱类产品在中国的优势企 业主要有强生、美敦力,关节类产品的有捷迈邦美,创伤类产品有强生。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优势企业抓紧骨科医疗器械发展的良好时节,在某些领域 崭露头角,逐渐抢占市场份额,如脊柱类的威高骨科、凯利泰,创伤类的大博 医疗等。

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主要涉及心血管类、脑血管类、外周血管类、电生 理类等,细分产品主要有血管支架、人工起搏器、人工瓣膜、导管、导线、球 囊等。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大部分产品进口依赖性强。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属 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具有严格的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制度。研发周 期长、市场更新快、海内外产品上市基本同步,由此构成了企业进入行业的重 要壁垒。

除技术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外,我国大部分 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仍处于外资垄断状态,主要外资巨头有美敦力、库克、 雅培、波士顿科学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显示,我 国现有心血管病患人数 29 亿人,其中脑卒中 1300 万、冠心病 1100 万、肺原 性心脏病 500 万、心力衰竭 450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高血压 27 亿。

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大治疗手段,随着心血管患者对介 入治疗需求的增加,我国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7 年, 我国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 436 亿元,预计 2021 年规模将达到 708 亿元。

国内企业如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等优质企业在我国心脏支架领域占 比较高,但在高端市场竞争力仍然存在不足。

而在人工瓣膜、起搏器领域,美 敦力、雅培/圣犹达等国际品牌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乐普医疗 :2017 年,公司起搏器在国内市场份额约 11%, 支架市场份额约为 22%(其中球囊支架约为 14%)。

微创医疗 :2017 年,公司心脏支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 到 23%。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高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从辅助手段变为现代医学最重 要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2021 年,我国影像诊断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900 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 15%。国产企业东软医疗、迈瑞医疗竞争力在加强。

预计到 2021 年,我国临床检验设备及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 1143 亿元,年 均增速在 18%以上。其中免疫分析领域占比最大,分子领域和 POCT 领域(即时 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发展最快。 国产企业迈瑞医疗综合竞争力较 强。

骨科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行业中的重要子行业之一,未来几年预计保持 15% 左右的增长速度。伴随老龄化脊柱类、关节类器械增速相对较快,但技术原因 关节类进口替代相对较慢。

近年,国内一些优势企业抓紧骨科医疗器械发展良 机,在某些领域逐渐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如脊柱类的威高骨科、 凯利泰,创伤 类的大博医疗 等。

心脏及大血管介入器械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预 计未来几年保持 11%以上的速度增长。除发展较为成熟的冠脉支架已基本完成 进口替代外,高端心脏支架的生产技术不足,且人工瓣膜、人工起搏器技术进 展较为缓慢。

国内企业如 乐普医疗 、微创医疗、吉威等优质企业在我国心脏支 架领域占有较大优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