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生物外形相似,但实际分别属于不同门或不同界生物?

如题所述

水母和栉水母拥有相似的结构,都是两胚层动物辐射对称动物,都有较发达的中胶层,拥有简单的网状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两者拥有相似的习性和生态位,漂浮在海洋中,用触须缠绕小型生物,然后送入消化腔中消化掉。栉水母和水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同一类生物,都被划归为腔肠动物门,但事实上,两种生物亲缘关系非常远。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人们发现栉水母是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而很多结构远比栉水母简单的生物(如海绵生物门,也叫多孔动物门,以及扁盘生物,这些生物都有一定的细胞分化,没有组织分化,没有形成胚层,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系统),反而与高等生物关系更近。

这就会产生另一个问题,栉水母的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呢?这只有两种可能:最早的多细胞生物祖先本身就有神经和肌肉系统,但在多孔动物和扁盘动物中出现了退化了; 最早的多细胞生物祖先没有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栉水母和水母发生了趋同进化,两者独立的进化出了神经系统。如果第一种情况是真的话,栉水母和水母的神经系统的基础机制应该是一样的。但通过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科学家发现栉水母的神经发育及运作的基础机制不同于水母。比如说,水母及其他动物中神经系统发育关键基因在栉水母中都不存在。同样,栉水母也不使用水母及其他动物常用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乙酰胆碱,血清素等。于此同时,栉水母依赖使用谷氨酸作为最主要的神经递质,尽管其他动物同样使用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但栉水母中谷氨酸受体基因远比其他动物的多。总体上看,虽然栉水母和水母拥有相似的神经系统,但基础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不一样,说明栉水母的神经系统是独立进化出来的。由于其他动物的神经系统都是由原始水母的神经系统进化出来的,拥有与水母相同的基础机制,因此可以认为栉水母的神经系统是独立于其他动物的全新的神经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1

螳螂  和  蟑螂

说起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古老历史的生物,蟑螂无疑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小昆虫。这种认识是否准确暂且不表,蟑螂的确是一类化石记录非常丰富的生物。发现一块新的小强化石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最近发现的一块约有1亿年历史的缅甸琥珀里包含的蟑螂化石新种有点特别:这只来自中生代的小强Manipulator modificaputis 是一位捕食者。

螳螂、蟑螂和白蚁曾经是网翅总目的吉祥三宝,分别代表着螳螂目、蜚蠊目和等翅目。但在今天的分类系统中,白蚁已经被毫无异议地并入了蜚蠊目之中——也就是说,白蚁不过是社会性的蟑螂而已,是以分解死亡植物为任的蜚蠊目昆虫的一个演化分支。而螳螂目则暂时保留着独立的地位,被认为和蜚蠊目享有一位共同的祖先。  正如曾经的古鸟类研究领域一样,螳螂的化石信息极为匮乏。我们今天看到的螳螂已经具备了任何其他昆虫都没有的独特外形,然而这也可能灭绝造成的假象。试想:如果灵长目在石器时代就灭绝得只剩下人类和狐猴,我们今天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灵长类独一无二的成员。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螳螂可能起源于一个灭绝的蟑螂类群Liberiblattinidae。现生螳螂和蟑螂看起来如此不同,是由于具备中间特征的类群已经灭绝殆尽。但从少数已发掘的螳螂化石上,我们依然可以窥见某些原始螳螂和蟑螂高度相似的身姿。

第2个回答  2017-10-31

在学植物分类的时候对于大戟科和仙人掌科和百合科的植物都有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感觉他们的特征很明显,一下就能区分开哪个是哪个。但是真正到了沙漠植物园区的时候(不好意思,只去过植物园里的沙漠植物园区,没去过沙漠,主要是因为没钱),整个人都不好了,根本没有办法判断科,园区植物全部都长的跟仙人掌科的一样,仔细看的话才能分辨出来,靠气质判断的技能直接GG。学了生态学知道了生态适应才知道原来这些货都是因为趋同适应才长得辣么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