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充实自己

如题所述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孔子的眼中,只有努力学习求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是人生之中最大的快乐。

这种快乐,可以让他冲淡对吃饭睡觉这等事情的兴趣,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产生忧愁,甚至连自己的年岁都可以忽略。

可以说,孔子的一生都很充实,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

孔子在此前曾多次提到自己是个好学的人,而且,他所掌握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比较深奥的学问,

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东西,若是没有经过发奋的学习,是很难熟练掌握的。孔子的好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为了证“道”,他曾不远千里跑去洛阳求教于老子。

偶然在齐听到《韶》乐,就深深地沉浸到其美妙之中,竟然三月不知肉味。

对此,他都是一种自觉的投入,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充实了心灵。

在孔子看来,不仅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而且通过不断地学习也能给人带来无穷尽的欢乐。

因为,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即便你的内心有着一丝的忧愁和空虚,也会被学习所带来的乐趣给冲淡和改变。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知识也是无穷尽的,虽然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但这并不能成为求学路上的障碍。

只有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做到“发愤忘食”的地步,“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正是有着这样的信念,才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即便是在他步入晚年之后依然如故。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人们更加需要通过学习快速地给自己定好位,通过汲取大量的精神食粮,

填补自身心灵上的空虚,找寻属于自己的快乐。倘若稍有懈怠,就有可能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想想孔子,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自己的道并未实施,他可以靠弟子去实现的,然而,孔子并没有这样做。

这就是孔子具有人格魅力之处。不过很少有人能理解圣人的心境。

“不争之争,是为大争。”孔子虽然没有争取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是后世几千年,我们都受到了他的极大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