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大家经常会在网上听到这么一段话:


我们从小学的无知,到中学的懵懂,到高中的树立,到大学的方向,再到 社会 的实践,这每一个人生阶段,对建立自己的认知都负有深远的影响。


在学校我们怀抱着某种使命,不断的求知,精进着自己的认知,不断更深层次的解读人生,但走出校门之后,我们就真以为自己的人生毕了业。


社会 每时每刻都在进步,当一个人停止了学习,那就意味着不断的退步。


而这种退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钱、时间、精力)。


网上有句话:


在我们对自己的愚蠢行为抱怨不止时,是否曾想过,几年前就已为现在的你奠定了果。


所谈及的学习,也已远远不仅限于课堂上数理化,而是对你所涉及任何事的深度思考,从你踏进 社会 的那一刻起,你要清楚,一切事物都在冥冥之中为自己标好了价格。


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 一书中就指出:

穷人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围绕着眼前需求,孩子从小就不上学,没有接受过教育,自然就不会有特定的思想,没有对世界的认知必然又会成为贫穷中一员,这些人世世代代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生存。


此书里的穷人是指每天收入0.99美元以下者(年收入2600元人民币),虽然我们大可不必对号入座,但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贫穷与我们的平庸极其的相似。


国际扶贫组织,分发给这些穷人蚊帐,本是用来预防因蚊虫叮咬而易得的各种疾病,这些人却把蚊帐改装成衣裳、围裙、头饰。

因为他们觉得把自己装扮的漂亮点要比预防什么未知疾病更来的更现实些。这跟我们提前预支消费,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物欲,如出一辙。


书里提到的穷人把大部分的钱投入在食品,和看似可以满足现有的需求上,而对于知识,则认为这是一个无法预期的投资,变现也许是遥遥无期的等待。


这跟我们把每月的工资用来吃喝玩乐,买一些奢侈品,或是炫富撑面子,而不是消费在书籍和学习技能上。


网上有句话说的好:


温水里的青蛙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故事。


一只干渴的青蛙一不小心跳进了一口装满水的大锅里,顿时觉得畅快无比。


它不断享受着湿润带来的惬意,此时它发现锅底的柴火也在慢慢的燃烧着。


但随着凉水变温,它反倒觉得更舒服了。这种舒服让它放弃了蹦出的想法。


过了好一会,渐渐的水温变的越来越高,当青蛙觉得水温已不再适合停留的时候,这时它再想蹦出来,已经没有机会了,最后被烫死在锅中。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


而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要防备那些一眼就能看出是荆棘的事,而是表面看似温和,却很可能毁掉你一生的陷阱。


在网上有个讲 财经 内的公众号,其中有一个视频的题目叫 《哪些是滚雪球的职业》


其中就明确地指出,医生、律师、老师……像这些职业,时间越长,经验越多,你的价值就越高。


而像司机、流水线操作工、小生意……这些,每一天的重复劳动,不会增加你的经验,也不会提高你的价值。只会随着你的年龄增长,忧虑反倒会翻倍增加。


所以,你的认知直接决定着你未来的结果,从而指使你命运的方向。


群体韭菜效应


当你看见别人炒股赚了钱,你毫不犹豫的投了进去,结果血亏。


当你看见网上有人告诉你可以一夜致富,你毫不犹豫的交了学费,结果只是听了几堂流水课。


当朋友告诉你,投个十几万每天就能有几百元的利息时,你毫不犹豫的把几年积蓄交到朋友手中,结果连本都打了水漂。


一个人的穷与富绝不是现有的金钱多少,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学习,积攒的认知财富。


一个人哪怕是身无分文,但可以通过丰富的认知让自己滚雪球般的富有,而一个人哪怕凭运气暂时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他也会凭自己的“实力”全部亏空。


这里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不是你有多少财富,而是你能驾驭多少财富。


所以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是一项最划算的投资,他可以让你在更高的视角看待世界。


李南老师曾说: “一个人只要不拒绝新鲜事物,那么他的世界就可以每天增长一点点。”


这个世界的大与小,不在于外部,而是驻扎在我们心灵内部,世界的大没有定量,他会随着你的认知变化而变化,大到足够让你看清一切事物的本质。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可以通过不断精进的认知,不断的扩大自身财富,并牢牢固守着自己那扇金库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