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如题所述

哪个版本呢?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整理

冰心诗四首
中心思想:
《母亲》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
《纸船》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成功的花儿》告诉人们成功之花来之不易,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更要了解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只有付出艰苦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愿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全诗讴歌了青春的健美和活力,赞美了充实有意义的人生,促人奋进,催人向上,给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富有积极意义。

1、《冰心》《纸船》这两首诗都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没有区别?
有区别。《母亲》一诗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与依恋。在感情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寻求母爱的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青年期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2、《纸船》这首诗中谈,c到“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我”希望它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
“我”希望它能流到母亲的身边,然而这又不太可能,所以诗中说是流到了母亲的梦里。这样不但符合情理,而且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3、《成功的花》中作者用明艳的花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用“明艳的花”比喻人们事业成功和荣誉的夺目。这样写,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全然不同于空洞乏味的说教,将人生哲理用艺术形式来表现,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使人领悟到奋斗者和牺牲者的伟大。
4、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5、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
不能。这三节诗之间从内容看是递进关系,“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写“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1、哈尔威是怎么样一个船长?
哈尔威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船长,技术高超,办事谨慎,善于调查,用于决断;沉着指挥,细致周到;一心为人,无私忘我,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
2、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冒”字说明发生得很突然。这句话是说当时天气很黑,海上弥漫着夜雾,“玛丽”号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幽魂,又像是一座山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
3、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说明他不可能不知道船上一共有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怎样理解?
他已经为自己作好了打算,与“诺曼底”号共存亡。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
4、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船长在关键时刻的言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夸张的写法,具体、形象、生动、深刻)
5、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这句话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纷纷逃生的混乱场面。人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海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的写法。“屹立”……“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雕像”,歌颂船长形象的高大,品德的高尚。用动词“凝视”——聚集、集中全部注意力看。在这里表达出人们对船长的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课文中的句子形象、生动、含义深刻,引人深思。虽然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人深渊,但是他那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格,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怀念。
7、”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作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什么表达方式?怎样理解?
这是文章结尾的议论,点明并深化主题。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活着固然重要,可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更重要。
8、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机智果断、舍已为人的精神. 这个伟大的灵魂会指引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用我们的正直与善良、真诚与无私在人生的舞台上也写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往事依依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我”对初中求学生涯中一些常萦绕胸怀因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的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1、作者主要写了对那几件往事的回忆?
作者主要追忆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事件。
2、作者回忆的几件事,为什么都与读书(画)有关?
(1)因为作者回忆 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2)因为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已经模糊”“ 搜索枯肠而不可得”表明许多事情经过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衬托出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至深的印象。
(2)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收益终生,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从而点题。
《幼时记趣》
①.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
时有物外之趣
(3)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②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
A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B又留蚊于素长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夸张和比喻。“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现,长足与鹤相像,这里运用了联想。
④“夏蚊成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铺垫。
⑤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
怡然称快,怡然自然,呀然惊恐
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
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第三单元知识点
《社戏》
1、 文章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
2、 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
答:一是在这里“得到优待”,感受到农村小朋友的好客
二是免念深奥难懂的书本知识
三是有放牛、钓虾等乐事
四是可以到赵庄去看社戏
3、 前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为社戏作了铺垫,突出社戏是最大的乐事。
4、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
是开船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少年们驾船技术多么娴熟,干脆利落,反衬出少年们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4、 月夜航船片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6、 月夜航船选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7、文章第12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 ,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 ”,充满了诱惑力。
答: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使急切的心情平静下来,陶醉于周边的美景中;先闻其声。
8、“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答:急切
9、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 照应。答: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0、选文的10——12段中各有一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从下面选出一个适合“我”心理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一处: (活泼 轻松 沉重 平静)
第二处: (急切 焦虑 兴奋 无所谓)
第三处: (惘然 陶醉 平静 激动)
11、月夜归航时的景物描写主要流露出“我”当时何种心情?答:对社戏的无比留恋。
12、戏看得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为什么却令我这么怀念呢?答:我怀念的不是戏和豆的本身,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劳动的本领、办事的 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
13、文章中心: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 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饿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4、文章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你能适当举例分析吗?答:以双喜为例,聪明能干,善解人意,考虑周到,有领导才能。

〈〈端午日〉〉
1、 第一段围绕赛龙船的习俗,主要写了哪三个场面?
答:河边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
2、 三个“莫不”有何作用?
答:烘托赛龙船的热闹,突出万人空巷的程度。
3、 作者写赛龙船时运用一系列准确而生动的词语,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写出赛手有特征的动作,表现了赛船场面的热烈气氛。
4、 赛龙船时写到对水战的联想,有何表达效果?
答:属于虚实结合,进一步渲染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
5、 文章详写了龙船竞赛,略写了追赶鸭子的欢快场面,目的是为了展现什么?
答:展现茶侗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1、 第一句渲染出怎样的环境,能使人联想到哪句古诗?
答:给人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烘托月夜的寂静清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无声”二字如何赏析?
答:细致表现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 为何用“落”字,而不用“到”字?
答:“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动态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月亮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水调歌头》
1、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上下阕
答:月下饮酒;对月怀人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从天上的幻境回到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 词中表达一种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作者何种感情?
答: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从互相的祝福中获得赔偿。体现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
1、 题目的艺术构思: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2、 全诗采用比喻和联想的手法,流露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答: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第四单元知识点
《春》
1、 文章第一节中具体流露出作者何种感情?
答: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2、 文章第二节是对春天的一个宏观勾勒,你能用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副春景图吗?
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3、 简述第二节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试举例分析
答:拟人,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勾画出山色朗润、春水涣涣、春日融融的感觉。
4、 春草图中着力描绘春草勃发的景象,举例分析
答:“钻”字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5、 写春草的同时,又为何写到人的动作?
答:写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侧面写春草给人的欢乐。
6、 写春花图的时候,怎么会由花写到果实,你知道作者的用意所在吗?
答:这是由实至虚的写作手法,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的甜香。
7、 能把“闹”字改为“飞”字吗?
答:不能。“闹”不仅含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渲染了春意盎然。
8、 风本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
答:从触觉、嗅觉、听觉的角度来展现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
9、 春雨的特点是什么?找出具体句子的体现。
答:细密闪烁绵长——三个比喻句
迷朦——“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清新美丽——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安静和平——春雨下的景物活动
10、 请你赏析有下“静默”一词的妙处。
答:用了拟人笔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象,那样一种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写出一种秒不可言的意境。
11、 迎春图中叠词运用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用叠词表现动作的次数多,体现出春天人们的活力四射,同时读起来有韵律有节奏。
12、 结尾分别围绕春天的哪三个特点来作结,暗含了一个怎样的顺序?
答:新美丽。形象表现春天成长的进程。
13、 阐述本文的中心:这篇优美的抒情写精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三峡》
1、 三峡的山有何特点?答:连绵不绝、高耸入云。
2、 写山为何会写到“不见曦月”?答:侧面渲染山峰之高峻、江面之狭窄;同时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作了铺垫。
3、 写水有何特点?答:汹涌凶险、迅疾湍急。
4、 春冬之景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动静结合,色彩斑斓。(会找出具体的句子体现)
5、 秋景的特点是什么?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答:悲寂凄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6、 引用渔歌的作用。
答:进一步渲染秋天悲寂凄凉的气氛,同时又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 文章为何先写山,再写水?(或者为何按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
答:先写山极为自然,所谓两山夹水称之为峡。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凶险迅疾最富三峡特色 。(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

《济南的冬天》
1、 文章第一段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其表达效果如何?
答: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2、 济南周围一圈小山的温晴的具体体现,有何写作手法?
答:晒、睡、醒的拟人手法,小摇篮的比喻。赋予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体现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体现温晴。
3、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围绕哪个字来写,突出什么特点,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展现?
答:妙。秀气。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4、 如何赏析写矮松的那句话。
答:一个“顶”字准确表现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整个句子用比喻表现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5、 找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中的联想部分(虚实结合部分),并作适当分析。
答:“带水纹的花衣”、“更美的山的肌肤”等语句。前者用比喻手法表现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态的生活实感。后者比喻为春天来临后那满山的花草,表现对春天的憧憬。
6、 试赏析此段中的拟人句。
答:“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7、 济南冬天的水有何特点?
答:清澈透明、温暖多情。(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并做分析)
8、“空灵的蓝水晶”何意?
答:从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绿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蓝汪汪。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为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都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的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
8、 文章的题目与结尾是否前后矛盾?
答:不矛盾。这在结构上是属于前后呼应。标题“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突出它的温晴;而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承接上文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既呼应又点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夏》
1、 文章中心: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2、 文章第二段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夏之热烈?
答:春夏交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
3、 作者为何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答:承接上文中的麦浪翻滚,同时把夏的色彩与春、秋的色彩作比较,突出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指出夏的深刻含义: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4、 农民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通过哪两个方面来展现?
答:一是从白天到夜里,人们的神经都不能松弛;二是写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5、 结尾作者为何说喜欢浸在枯涩汗水里的夏?
答:这里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淡”与“苦涩的 汗水”进行对比,强调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天上的街市》
1、 诗歌第一小节的作用
从街灯——天上的街市——街灯,由实到虚,由虚到实,以明星和街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2、 第二小节中的“想”和两个“定然”在诗中有何妙处?
“想”字总领下文内容
两个“定然”表达了一种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诗人坚信那理想的世界一定会有的,也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情绪,及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3、 诗中作者把街市放到天上,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美满幸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因为作者在人间找不到光明、自由、幸福,只有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憎恶,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浅浅的”“自由来往”表达诗人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同情)
4、 主题
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蔚蓝的王国》
1、 这首散文诗的开头有何特色?
开篇用充满激情的呼告,把久积心头的对大海的爱喷发出来,同时概括出大海的魅力所在:蔚蓝、光明、青春、幸福。
“在梦中”点明诗篇的内容是想像中的情景。
2、 写大海景象时为什么要写“仿佛有女人女人的声音”?
写“女人的声音”,写眼睛会发光,写脸上会出现笑容的“她”,把一个充满神奇、充满美、充满爱的海上世界写得真正如天堂一般。这其实是通过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心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
3、 作者写如此神奇美丽的大海到底要表现什么呢?(主题)
(1) 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最求和热爱
(2) 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
(3) 歌颂爱情的美好
(4) 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
4、 文中大海的含义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海,具有象征意义,是充满幸福的爱情的海。
5、 驾驶小船的不是风而是心灵,你怎么理解?
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意思是小船似乎完全理解人的心灵的,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民的心灵在大海上自由驰骋,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

《皇帝的新衣》
1、 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 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 ; 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皇帝这种性格具有夸张性,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
2、 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3、 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了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突出孩子的天真纯洁和聪明,突出皇帝、大臣的虚伪。
4、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所以发抖。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5、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梦溪笔谈》
1、《以虫治虫》主题:文章记叙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害虫,是促进农业生产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2、“方为秋田之害”,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
“忽有一虫生”的“忽”表明事出意外。
“以钳博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无比。
“旬日子方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
“岁以大穰”的“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3、《梵天寺木塔》主题: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和“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4、“患其塔动”的“患”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
“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
“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塔动这一问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就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
“密使”“遗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的艰难。
“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
“此易而”体现了胸有成竹,技艺高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