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已经绝迹的野生犀牛,哪件文物记载了其最后身影?

如题所述

1963年,陕西兴平县吴乡豆马村里一个叫做赵振秀的村民,在村北断崖上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件沉甸甸的青铜器。三秦大地,遍地是宝,当地百姓相对于其它地区的人,文物知识更为丰富一些。他将这件青铜器抬到家中,小心清理了一下,结果是一件似牛非牛的奇特文物。

村民没有贪心,立即将这件文物出土的消息通知了当地政府。通过茂陵文管所接受后,几经辗转,现在入藏于国家博物馆。众所周知,国家博物馆文物荟萃,不是精品文物根本入不了库,那这件青铜器到底是什么呢?

原来,它的外形确实不是牛,根据专家判别和实物对照,它塑造的形象,应该是苏门犀,也就是犀牛的一种。这件器物是酒器,而且是青铜尊,上面布满了错金银工艺绘制的云纹,所以被命名为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虽然它是窖藏出土,并非墓葬中挖出来的,但它的腹腔中放置的铜镜、铜带钩、铜锉、铜砝码等物佐证,这是西汉时期的杰作。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长约为58.1厘米,宽为20.4厘米,高为34.1厘米,重达13.34千克。犀牛体型硕大,昂首伫立,气势非凡。它的四肢短小肥大,足以支撑庞大的身躯,肌肉发达,显示出粗犷之美。古代工匠用心良苦,甚至将犀牛角的锋利都制作得惟妙惟肖,多皱的厚皮也刻画得生动形象。双目圆睁,仿佛穿越时空,看待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它的腹部中空,当时是用来装酒的,主人埋藏时顺带放入了其它小件青铜器。它的背上有盖,而且还很完整,这是弥足珍贵的。在犀牛的口部右侧,有一个圆形的管道,文物上的术语叫做“流”。倒酒时,就是提起犀牛的尾部,让美酒从“流”中涓涓流出。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身上密布着错金银的云纹。所谓“错”,是古代金属镶嵌的一种特殊工艺。工匠在器物表面开槽,然后填金银进行镶嵌,使得整个器物金碧辉煌。这种工艺在西汉时达到巅峰,并不算少见,但这件青铜器铜质精良,再配上金闪闪银闪闪的云纹,显得美轮美奂,光彩夺目。

可是,有人会觉得奇怪,古人用喝酒的青铜尊制作成动物造型屡见不鲜,比如牛尊、羊尊、鸟尊等等,为什么会制作成犀牛尊呢?难道他们能见到犀牛吗?

确实,野生犀牛在我国已经灭绝,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在中国古代,犀牛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数量还不少。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人们找到过很多犀牛的骨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出现过犀牛太多,人们不得不焚林猎犀的记载。古代还流传着灵犀的故事,所以李商隐才会在《无题》中写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而且,古时候的人认为犀牛角做成的酒杯可以解毒,犀牛皮更是春秋时期各国武士梦寐以求的铠甲材料。但也就是因为犀牛的这些好处,它被人们无情猎杀,数量锐减。西汉时还能见到犀牛的最后身影,到了王莽篡汉的时候,就只能用高价去换取南海黄支国的活犀牛。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不是常见,工匠的想象力再丰富,技艺再高超,也绝对不可能制作出如此栩栩如生的青铜尊。这件犀牛尊不仅外形华美,更是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它告诉我们,只有珍爱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才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犀牛以及猎杀犀牛的记载,有很多战士能够拥有一副犀牛皮做的铠甲,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在西汉的时候,还有用青铜制作的犀牛酒器,在王莽篡权之后,便很少见到犀牛的踪影了。
第2个回答  2020-11-11
它的外形确实不是牛,根据专家判别和实物对照,它塑造的形象,应该是苏门犀,也就是犀牛的一种。这件器物是酒器,而且是青铜尊,上面布满了错金银工艺绘制的云纹,所以被命名为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第3个回答  2020-11-11
在中国已经绝迹的野生犀牛,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这件文物记载了其最后身影,这件文物出土于陕西兴平县,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4个回答  2020-11-10
苏门犀青铜器记载了我国已经绝迹野生犀牛的最后身影,据专家判定,这是一个源于西汉时期的酒器犀牛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