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M,IgG指什么?免疫学上起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IgM是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缩写,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5%-10%,血清浓度约1mg/ml。单体IgM以膜结合型(mIgM)表达于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BCR)。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IgM含10个Fab段,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5个Fc段,比IgG更易激活补体。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血型不符的输血 可致严重溶血反应。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I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IgM 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膜表面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

  IgG是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缩写,是血清主要的抗体成分,约占血清Ig的75%。其中40~50%分布于血清中,其余分布在组织中。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其指标对于诊断某些疾病具有意义。IgG的功能作用主要在机体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大多数抗菌、抗病毒;应对麻疹、甲型肝炎等,能有效地预防相应的感染性疾病。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来自母体的IgG在出生后数月对防御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等感染起着重要作用,母体传递给胎儿的IgG于生后6个月几乎全部消失,而婴儿自身产生IgG从3个月时才逐渐增多,故6个月后易患感染。3-5岁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6
免疫球蛋白,IgG在血清中含量最多,是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发挥作用的主力军,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Ig,然后IgM是五聚体,所以也叫巨球蛋白,它是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时发挥作用的主力军,可以用于作于一些早期疾病的诊断,结合抗原和母体能力最强,如果IgM增高,说明近期有感染,检测孕妇时增高,说明有宫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