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或者会计学原理)的知识重点

我想在暑假里自学完会计学原理这本书
所以想找一些知识点归类的东西,有的话就提供给我吧
网址也可以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 总论
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含义。
1.会计的目标
掌握会计目标的含义和会计目标的两种理论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2.会计的内容
掌握会计内容的范围,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的具体内容(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划分,会计内容的抽象——会计对象的含义。
3.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4.会计的职能
掌握会计职能的含义,会计反映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及其特征。
5.会计的含义
掌握会计的定义。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
1.会计要素
掌握会计要素的含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含义及其特征。
2.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
(2)会计等式的表达式有: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
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收益”被称为会计等式的扩展等式。
(3)会计等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第三章 帐户与复式记账
重点掌握:帐户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及其简单应用,会计科目与帐户的关系。
1.帐户
(1)帐户的含义;(2)会计科目的含义及其与账户的关系;(3)常用会计科目的名称;(4)帐户的基本结构及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四种金额之间的关系。
2.复式记账
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及其基本原理
3.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含义;(2)借贷记账法的记录方法和账户结构;(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及其试算平衡原理和平衡方法;(4)会计分录、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的含义;(5)账户的对应关系;(6)采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第四章 帐户分类
重点掌握: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和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1)帐户分类的意义;(2)账户经济内容的含义;(3)帐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类别——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五类。
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1)帐户用途和结构的含义;(2)帐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类别——盘存账户、结算账户、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共10类。

第五章 会计凭证
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含义及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原始凭证的含义、分类、填制要求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含义、种类、编制和审核。
1.会计凭证的含义和作用
(1)会计凭证的含义;(2)会计凭证的作用;(3)会计凭证的种类
2.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含义;(2)原始凭证的分类;(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5)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及审核结果的处理。
3.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含义和分类;(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3)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4)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第六章 会计账簿
重点掌握:账簿的含义和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账簿记录的试算平衡,记账错误的更正,以及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账簿的含义和分类
(1)会计账簿的含义和作用;(2)会计账簿的分类及各种账簿的含义。
2.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设置账簿的原则;(2)账簿的登记规则;(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3.错帐的更正方法
掌握错账更正方法的运用。
4.对帐和结帐
(1)对帐和结帐的含义;(2)对帐的内容;(3)结帐的主要程序和内容以及结帐的方法。

第七章 财产清查
重点掌握: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
(1)财产清查的含义;(2)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清查的方法和程序;(2)银行存款清查的方法和程序,未达账项的含义及银行存款调节表的编制。
3.存货的盘存制度
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含义、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要求;(2)财产清查结果账务处理的步骤。

第八章 会计报表
重点掌握: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含义、作用、结构和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含义、作用、基本结构及其编制原理。
1.财务会计报告与会计报表
(1)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与构成;(2)会计报表的含义、组成和分类;(3)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共7项。
2.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和作用;(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三个特征:平衡、分类、比较)和格式;(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
3.损益表
(1)损益表的含义和作用;(2)损益表的结构和格式;(2)损益表的编制原理及主要项目的填制方法。
4.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和作用;(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第九章 会计循环(上)
重点掌握:会计循环的含义和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企业日常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过账和试算平衡。
1.会计循环
(1)会计循环的含义;(2)会计循环的内容。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2)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的含义。
3.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含义、配比原则的含义、实际成本原则的含义、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含义、谨慎性原则的含义、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4.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过帐和试算平衡

第十章 会计循环(下)
重点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对账、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方法
1.期末帐项调整
(1)期末帐项调整的必要性;(2)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应计费用和应计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递延账项(包括预付费用和预收收入)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及其账务处理。
2.产品成本的确定与结转
(1)分配与结转制造费用;(2)计算和结转完工产品成本;(3)结转已销产品成本。
3.利润形成及分配的会计分录与过帐
4.对帐、结帐和编制会计报表
(1)对帐的方法;(2)结帐的方法——虚账户的结清和实账户的结转以及结帐后的试算平衡;(3)编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形式
重点掌握: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
(1)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和意义;(2)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3)选用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要求。
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2)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3)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含义;(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5)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具体运用。
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含义极其特点;(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及总帐的登记方法;(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会计学原理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在会计学科的大厦中,它当之无愧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可以从下面的两个方面去理解。
1.它是学好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
在会计学分类部分,已介绍了会计学按其研究内容的分类。在这种分类中,会计学原理所阐述的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是中级会计与高级会计学的基础。不掌握会计学原理的知识,很难学懂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更不要说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了。
2.它可以用来指导会计学的研究和会计工作
“会计学原理”所研究的是人们运用会计来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只要精通和掌握了一般规律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它来进行其他会计学的研究。

会计学原理主要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与方法,而这些方面都是从会计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因此,人们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就必须依据会计一般的规律作为自己工作的基本指南,否则,会使自己在会计工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2个回答  2010-07-20
会计分录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