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代就有几层的楼房,可哪个时代没有水泥、钢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欧洲古代就有几层的楼房,比如哥特式的教堂非常高大,就是街道旁的居民建筑也是几层的,不像中国的建筑土木结构,就算故宫也只不过一两层而已。可古代没有水泥、钢筋欧洲人是如何将房子盖得像今天的楼房一样的?尤其是顶,是如何凝固而遮在上面的?

其实早在三四百年前,中国就找到了建筑里固定砖的方法了,比如在现在的西安就可以看到那种建筑方法。具体是采用煮熟的糯米配上其他建筑材料,就可以达到目前的混凝土强度。
而罗马风建筑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这时的欧洲已经造出了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他们采用这种材料才造出了高耸的教堂。
目前国内的建筑方法多是由欧洲传过来的。只能说现在的中国文明相对来说没有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0
我就着重说下哥特式建筑是如何修建得如此高大的吧。
首先,哥特建筑的顶一般为拱顶,中厅是交叉的十字拱,而且是有肋的。肋是主要的承重部分,剩下的是维护部分,可以很轻。而顶的重量传到柱子上和墙壁上,墙壁通过飞扶壁把力传到主体建筑之外的墩子上,因此墙壁只需承受很小的重量,可以修通透的彩色玻璃窗。
哥特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已经是一种框架结构的了。他的材料是石头,不比钢筋混凝土强度差,缺点是重量大,但是如我刚才所说,哥特建筑有强大的承重体系,解决了承重问题,建筑就可以修得很高大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