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专业剖析

如题所述

如何进行专业剖析

(一) 任务

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选取被院校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各一个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目的是为整个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创新。评估时由专家组抽取学校的1个主体专业和1个新建专业(一般不选取试点专业),进行重点剖析,以增加考察的深度和可信度。

(二) 专业分析的内容和标准

1、 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特色鲜明;

(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3)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目标定位的一致,具有可操作性。

支撑材料:(1)近三年高职专业目录;(2)新增专业申报材料;(3)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4)确定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5)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

2、课程体系和结构

(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

(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

(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

(5)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

(6)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

(7)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支撑材料: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该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该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执行计划(各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

3.科目课程

(1)有比较规范的高职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

(2)理论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3)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4)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

4.教学环节

(1)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

(2)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情况,是否开设了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3)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材准,并采取灵

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

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学生考勤表、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日志、教学总结;试卷、实验报告、实训(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工作总结

5.职业素质教育

(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

(2)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

(4)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

(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

6.教学环境

(1)该专业必需的实验、实训软硬件保障情况;

(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

(3)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

(4)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

(5)专业教学及建设运用校园网情况;

(6)专业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

支撑材料: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开出的实践教学项目统计表。

7.产学研合作

(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

(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

(3)在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

(4)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

(5)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

(6)教师承担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

支撑材料:产学合作协议书、合同书,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科研课题统计(包括课题名称、经费、结题报告、论著、获奖情况)。

8.教学改革与建设

(1)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

(2)科目课程改革;

(3)教学方法二教学手段改革;

(4)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改革;

(5)产学研合作改革。

9.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状态;

(2)专业带头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骨干等专任教师配备, 以及科研教改

开展情况;

(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

(4)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5).学生管理队伍情况一览。

支撑材料:师资队伍(含兼职教师)基本状态表,专任教师科研和教改开展情况表,教师培训进修和经费投入情况表。

10.学生素质

(1)该专业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报到率;

(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

(3)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

(4)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

(5)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抽查毕业设计(论文)。

11.学生就业

(1)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

(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3)该专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三)专业剖析的方法和步骤建议

1.阅读专业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和试卷,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 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

2.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既要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阅读文件资料中的疑点问题),还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广泛真实地反映专业情况,访谈教师要兼顾职务、职称、年龄、课程类型等,访谈学生要随机抽取。

3.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带头人进行产学研合作问卷凋查;有选择地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听课。

4.对专业剖析情况进行总结,在准确掌握该专业实际状态的基础上,填写《专业分析表》,上报评估专家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6

要进行专业剖析,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所要剖析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问题,事件,或者概念等。2.收集信息:了解所要剖析的主题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阅读文献,查找,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得信息。3.剖析问题: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归纳,找出其中的问题点。4.寻求解决方案:根据问题点,尝试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文献、咨询专家,或者进行实证研究等方式获得解决方案。5.评估结果:对所得解决方案进行评估,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需要,有哪些适用性局限,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6.撰写剖析报告:将对主题的剖析和求解过程、结果分别进行说明,撰写一份详尽的剖析报告。7.反思总结:对剖析流程和报告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以便在今后的剖析工作中更加圆满地完成任务。
第2个回答  2013-10-24
选取被院校重点专业和普通专业各一个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目的是为整个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是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创新。评估时由专家组抽取学校的1个主体专业和1个新建专业(一般不选取试点专业),进行重点剖析,以增加考察的深度和可信度。(二) 专业分析的内容和标准1、 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专业,并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特色鲜明;(2)专业名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专业口径宽窄适当;(3)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性;(4)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目标定位的一致,具有可操作性。 支撑材料:(1)近三年高职专业目录;(2)新增专业申报材料;(3)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预测;(4)确定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调研报告;(5)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2、课程体系和结构(1)课程结构设计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2)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3)实践课程体系突出,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4)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5)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6)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 . (7)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支撑材料:关于制定(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该专业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该专业建设和各项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执行计划(各学期教学进程表)、教学任务书、课程表。3.科目课程 (1)有比较规范的高职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2)理论课程有比较系统的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3)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4)教材选用合理,能够选用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CAI课件。 4.教学环节 (1)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档案规范、齐备; (2)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情况,是否开设了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3)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均有考核材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支撑材料: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学生考勤表、试卷分析报告、教学日志、教学总结;试卷、实验报告、实训(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教研室教学研究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工作总结。5.职业素质教育(1)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体现;(2)职业素质教育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体现,是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力度、成效;(4)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情况;(5)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开展情况。6.教学环境(1)该专业必需的实验、实训软硬件保障情况;(2)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及保障机制;(3)实验室实验开出率、实训基地利用率情况;(4)图书馆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保障情况,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5)专业教学及建设运用校园网情况;(6)专业教学及建设的经费支持保障情况。支撑材料: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训基地开出的实践教学项目统计表。7.产学研合作(1)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的合作(2)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3)在面向社会、行业进行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4)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项目推广方面的合作;(5)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方面的合作;(6)教师承担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支撑材料:产学合作协议书、合同书,技术报告、成果鉴定报告,科研课题统计(包括课题名称、经费、结题报告、论著、获奖情况)。8.教学改革与建设(1)教学模式、课程方案改革;(2)科目课程改革;(3)教学方法二教学手段改革; (4)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改革;(5)产学研合作改革。9.师资队伍(1)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状态;(2)专业带头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骨干等专任教师配备, 以及科研教改开展情况;(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素质;(4)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建设情况;(5).学生管理队伍情况一览。支撑材料:师资队伍(含兼职教师)基本状态表,专任教师科研和教改开展情况表,教师培训进修和经费投入情况表。10.学生素质(1)该专业近三年入学学生成绩、报到率;(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 (3)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4)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5)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抽查毕业设计(论文)。11.学生就业(1)适合高职教育的就业保障机制;(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3)该专业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情况 (三)专业剖析的方法和步骤建议 1.阅读专业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和试卷,如果信息不足应及时索取, 以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 2.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既要有针对性(比如针对阅读文件资料中的疑点问题),还要注意引导被访对象广泛真实地反映专业情况,访谈教师要兼顾职务、职称、年龄、课程类型等,访谈学生要随机抽取。 3.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专业带头人进行产学研合作问卷凋查;有选择地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和参加教师教研活动、听课。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