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上座”俗寿衣与吹手

如题所述

在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中,举办“上座”大事之前,东家需要准备寿衣以示尊重。这些寿衣男女各两套,包括一红一蓝的衣裤,衣裤款式宽松,采用传统样式。男性的装备包括孔明帽、扎带(用于女性无帽)、枕头(装石灰)、兰布被单、袜子、灰袋(装纸钱灰)、五色子袋(含种子和牙齿)、五色布(钉于棺木)、凭袋(装道士发的凭证)和红布鞋子。女性的寿衣则多了兜尸布,用于孝子戴孝。寿衣系列除五色子袋和凭袋放入棺内,其余由主人保管,每年翻晒一次,闰年时需在特定日子“三元”日晒衣。


“上座”庆典不可或缺的是吹手,主要使用唢呐。钟氏家虽然不太富裕,仍邀请了两位当地吹手,一位年长者有着近七十年的吹奏经验,自民国时期就开始从事此业。吹手根据仪式性质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曲牌,如“大同山”、“拜将台”等。大同山曲牌轻松欢快,分为“赞语”和“花子”两种调式,前者用于迎接客人,后者在早晨或敬神时吹奏。“拜将台”则源于戏剧,旋律热烈,有红事和白事两种调式,上座过程中主要吹奏红事调式,但在盖棺上梁后,会转为大同山,直至仪式结束。


扩展资料

在江西省赣县湖边乡一带农村,人们到了60岁时便要为自己的后事准备棺木,完成时还要大摆酒席举行隆重的仪式,将棺木置放于大厅的楼梁上,当地农村俗称“寿木上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