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质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的地质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应该是我国的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使得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别较大。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综览全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普
遍存在,甚至会使气候发生深刻的变化。究其原因,是 由于气候、降水等气候要素受到海拔高度、坡向、地形起伏、地形结构的制约。
1. 海拔高度与气候
依据对流层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二者是呈负相关的,即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 下降6摄氏度。因而世界许多高大山区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要低,形成明显的高山气候,如 亚洲的青藏高原、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非洲的 埃塞俄比亚高原等。
2. 坡向与气候
2.1 坡向对气温的影响 山地的阳坡较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和日照更多,致使阳坡的气温一般要高于阴坡,而且 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高纬度阳坡与阴坡温差大于低纬度,冬季温差大于夏季。 这是由于高纬度或冬季阳坡和阴坡的太阳辐射和日照强度差异较大,同时该条件下阴坡受冷 空气的影响程度更强,从而造成温差更加显著的状况。
2.2 坡向对降水的影响 面向湿润气流的山地迎风坡,由于湿润气流沿山坡上升,随着气温降低,容易凝云致雨, 所以降水较多,形成“雨坡”。背风坡空气顺山坡下沉,气温升高,而且气流较迎风坡变得 干燥,不易形成降水,成为“雨影区”。
3 .地形起伏与气候
不同的地表形态对气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如凸起的山顶,由于面积较 小,使其上空的大气受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不大,同时山顶风速较大,与周围空气湍流交 换强,而且夜间山顶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山顶周围较暖的空气流来补充,因此山顶气流日较 差和年较差都较小。而凹陷的谷地和盆地,受到地面增热和冷却的影响较大,白天增温和夜 间降温都较陕,又由于气流不通畅,与周围空气湍流交换弱,再加上夜间山顶冷空气的下沉, 导致低洼地带气温日较差很大。如泰山的气温日较差比其山麓地带的济南要小。
4. 地形结构与气候
错综复杂的地形结构,或对气流产生阻滞作用,或使气流畅通无阻,从而对气候产生了 广泛而显著的影响。如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很难逾越高大的青藏高原到达印度半岛 北部。而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其北面地形比青藏高原对气流的阻 挡程度弱,冬季气温远比印度半岛北部低;夏季青藏高原阻挡暖热气流北上,致使印度一带 高温热浪灾害的肆虐横行。而与此对应的是北美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从北冰洋上空向南长驱直达墨西哥湾,加剧了北美中部的寒冷程度;夏季,来自低纬的暖湿气 流也可自由北上,使本区中部普遍暖热。 地形对湿润气流的影响强弱,造成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如北美西部高山区的山脉南北纵 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形成多雨的湿润地区;而其 东侧的高原山地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小,降水稀少,成为半干旱地区。而欧洲西部的平原山脉 多呈东西向延伸,对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不起阻挡作用,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差别不 显著,因而欧洲成为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小的大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