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二第26课灰椋鸟课后练习五

如题所述

当前解析:26灰椋鸟
序号:
1
解题老师:liu刘云飞
―、看拼音,写词语。
qī xī tuǒ yuán xuān nào shān jiàn
hū péng yǐn bàn pái kōng ér zhì
一、栖息 椭圆 喧闹 山涧 呼朋引伴 排空而至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
评论(0)
序号:
2
解题老师:liu刘云飞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翘首遥望(qiáo qiào) 规模(mú mó)
互相应和(hé hè) 处所(chǔ chù)
二、qiáo mó hè chù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
评论(0)
序号:
3
解题老师:liu刘云飞
三、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起舞 百鸟() ()
浩浩() () 情不() ()
三、翩翩 争鸣 荡荡 自禁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
评论(0)
序号:
4
解题老师:liu刘云飞
四、 用“然和“观”组词并选词填空。
1. 然() () ()
(1)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励勤在“世乒赛”中() 赢了德国选手波尔。
(2) 张海迪阿姨() 身体瘫痪,但她始终坚持学习,成了有名的作家。
2.观() () ()
(1)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站在楼顶() 日全食。
(2) 来到西湖,他不禁感慨道:“我从来没有() 到如此美丽迷人的风景!”
四、1. (1) 果然 (2) 虽然
2. (1) 观察 (2) 观赏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
评论(0)
序号:
5
解题老师:liu刘云飞
五、 阅读语段,答题。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剌槐林。没有几分 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 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耳相倾诉 着一$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 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 用“——”画出体现“排空而至”的句子。
2. 读完这个语段,你肯定被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所震撼。想一想,可以用
3. 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各种鸟的诗句,请写两句。

五、1.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2. 气势磅礴、人山人海、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波澜壮阔 浩浩荡荡 气势磅礴 排山倒海
3.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完全正确(0)答案太简单(0)答案太罗嗦(0)题目错误(0)答案错误(0)
评论(0)
序号:
6
解题老师:liu刘云飞
六、阅读短文,答题。
鸟的天堂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 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 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二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 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 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 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 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 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怫听见几只鸟扑翅 的严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 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 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 I 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 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 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 I 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 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 鸟的天堂啊!
1. “我”为什么说是许多株榕树?用“—”画出有关语句。
2. 用“——”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 “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是 ,结果 ;
“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是 ,结果 。
(2) 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 这棵大楼树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
(1)
(2)
5.《灰椋鸟》中的人工刺槐林和本文中的大榕树一样,都可以称为“鸟的天堂”,这两个“天堂”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1. 因为看不见榕树的主干在什么地方。
2.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3. (1) 吃过晚饭 一只鸟都没有 (2) 早晨 无数只鸟儿 没有看到鸟 有无数只鸟儿。
4. (1) 大树有无数个枝叶能当做鸟儿的家 (2) 当地人的保护。
5. 不一样,刺槐林是人工的,而大榕树是天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1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è),不读jiè“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四、现场报道
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明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届时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到那时,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
.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上,眺望拉萨的方向。)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附板书:
课后小结

本篇文章来源于 www.szyzx.net 原文链接: http://www.szyzx.net/html/yw/wnjx/jxsj/200901/0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