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三国的兖州之战

如题所述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境内东平、任城一带,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兖州刺史刘岱轻敌,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贸然出战,被黄巾军所杀。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刘岱被杀,兖州无主,可据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并自荐前去说服刘岱部众,邀请曹操主持州政。鲍信原与曹操友善,其济北相之职即为操所表荐,遂到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迎接曹操为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寿张黄巾军进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昼夜袭击,使其无所抄掠,终于反败为胜,每战必获。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跟踪追击,在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又败之,黄巾军势穷愿降。当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万,家属数十万人,遂将其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点评: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8
保卫东武阳之战后一个月,天子城中发生了新的叛乱,司徒王允与吕布杀死了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音:恶)、郭汜共攻吕布,导致吕布东出武关,离开了长安,朝政遂落到了李傕的手中。这一事件实在是枯燥无味,《三国演义》却把这一段搬演成一出王允使美人计、用貂婵戏吕布、借吕布杀死了董卓,这样的千古绝唱。李傕是董卓部下,自然不能代表“正义”的力量,因此还是一个“非法政权”,诸侯没有认账的。

趁此天下大乱,青州黄巾军拥兵“百万”,终于攻入了兖州,先挥军南下,攻破兖州南部的任城,杀死了任城相郑遂,卡住了兖州的咽喉,然后转向北部东平(后来水泊梁山的腹地),准备攻打兖州!济北相鲍信逃入兖州。这个攻势如果早一些,与黑山军东、西两面进击,那么曹操的境况就更危险。刺史刘岱哪容“黄巾贼”趁乱谋利?他不顾鲍信的谏言,贸然发兵,结果身死兵败,历史又一次给了曹操机会。

据《世语》记载,曹操的谋士陈宫,在此时为曹操定下一个谋略:现在天下分裂,兖州无主,如果能进主兖州,并以兖州为根据地,蓄养实力,就可以成就王霸之业。此后陈宫成功地游说了兖州诸候,鲍信便到东郡将曹操迎来兖州,拥戴他为兖州刺史,期望他能如同打击黑山军一样,力挽狂澜。

然而,黄巾军比之黑山军更要强大,《魏书》说“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而曹操“旧兵少,新兵不习练”,又兼刚打完黑山军,损伤惨重。曹操这时能上阵的军队只有“步骑千余人”,与号称“百万”的黄巾军干,简直不能想像。要打垮黄巾,决不是一般人能下这个决心的。

曹操没有退缩,但也不会冒险。由于诸侯的期待,曹操到任后亲自率军,前抵敌营,与黄巾军在寿张东部打了一个前哨战。结果大败,鲍信阵亡。然而此战也使曹操摸清了黄巾军的战法,为其后的作战奠定了用计的战法。这两次诸侯军与黄巾军的作战,使兖州刺史刘岱和济北名相鲍信双双阵亡,鲍信连尸首也没有找到,使军队士气滑落到极点。

曹操“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又命人用木头雕塑了鲍信的遗像,亲自哭祭,极大地提高了士气,再次挥军进击了!

这一战打得肯定很苦。《魏书》只用20个字叙述了作战过程:“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这20个字隐含着多少惊心动魄的血战,唯有作战者才能知道。曹操此战打得极艰苦,极有耐心,也极富意志的力量。他一点一点地消耗着敌人的军力和士气,从夏四月,一直打到冬季,作战不少于7个月的时间,终于彻底击溃了敌人的意志,向北狂退。曹操日夜兼程追击,不给敌人任何整顿步旅喘息的机会,一直追杀到鲍信的治下——济北!黄巾军彻底崩溃,乞求投降。

此战史书记载很简单,也常为后人所轻看,往往以“破黄巾”三个字轻描淡写的叙述它。然而在曹操的生涯中,却是第一个大血战,也是他终于获得了能震撼中原的实力的一次决战。当曹操经过半年多的拼杀,终于获得了“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的战果,他有多感慨,多豪迈?曹操将黄巾军降卒中的“精锐者”全部收编在自己的军队中,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兵”。

东汉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就是黄巾,而黄巾主力的溃灭就在此战。因此,说曹操是东汉政权最大的功臣并不为过。曹操的威势、雄心和信望急骤升高,中原各路诸候,无论有野心的还是无野心的,都为此难眠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