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武力能解决一切,这话对不对?

如题所述

武力永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吗?显然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实为上胜,郑和下西洋打通海上贸易路线,使得香料这种贸易品广为流通,取得这种成效并不是依靠于兵戈,而是由于大明朝的国威和册封;俾斯麦曾说过“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那是处于混战时期军人对战争所发出的慨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珍惜和平,注重发展,认清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式,才是世界各国应对外界风险与与挑战的发展之道。

于国家如此,于个人更是如此。靠拳头来解决问题很可能会殃及自身,当遇到气急败坏的情况千万要设法冷静下来,“冲动是魔鬼”,要三思而行,认清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方式。
2019年10月28日梨树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因工作发生口角并厮打造成被害人轻伤二级的一起刑事案件。

    2019年7月4日13时许,被告人孙某在鸡西市梨树区某井口与被害人张某因工作发生口角并厮打,张某先用对讲机打了孙某一下,后孙某随手捡起地上的石头将张某的头部打伤。经鉴定,张某损伤属轻伤二级,不构成伤残。被告人孙某赔偿被害人张某经济损失29000.00元,二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取得了被害人张某谅解。2019年10月1日,被告人孙某被公安机关在鸡西市鸡冠区抓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三十七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二百九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五百零五条第一款,判处被告人孙某犯故意伤害罪,免予刑事处罚。

    本案中的被告人孙某在事后取得被害人张某谅解并赔偿被害人张某经济损失,免予了刑事处罚,但本案有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被告人与被害人同属一个单位,因工作原因发生口角,本可以用沟通或其他更好的方式解决,但双方采用了武力解决给双方都带来了伤害。

    小编提示您......

    遇事要冷静

    我们每天与同事相处的时间有时都会超过家人,所以我们与同事间相处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沟通和合作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当然工作、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难题和不如意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沟通以外的方法来解决它,但不可使用武力;武力不是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但他却是最坏的一种方法,武力解决问题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且会给我们的身体、经济、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都带来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02
武力能解决一切,这句话是不对的。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武力可以能解决的。而心平气和的冷静下来。好好的沟通。有很多问题都是不用武力,也能解决。如果说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侵犯。那只能用武力来解决。这样也是合情合理的。也能展示一个国家的。优势。和实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02
有人说武力能够解决一切,这句话是不正确的。也可以理解为就是代表他的观点。

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学会沟通来解决,这个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
第3个回答  2022-06-21



棍棒底下或许可能出孝子,但养不出真正阳光快乐的孩子。

——鹿妈

作者 | 优优妈妈

来源 | 超烦恼爸妈(ID:cfnbama)

民间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

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奉行科学育儿,但也有不少家长坚持“不打不成材”。

尤其是小时候挨过打,现在回忆起来非常感激父母当年打骂的家长,更是将“棍棒教育”作为自己家庭教育的一种常用手段。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确实会让父母有忍不住动手打骂的冲动,但建议这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哪怕我们再生气,也不要轻易动手。

3岁以前的孩子不要打

3岁以前的孩子,主要活动就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一切行为都是由于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属于无意识行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

3岁的孩子处在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 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

如果,父母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性打骂,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逃避的性格,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发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哭闹是因为需求不被满足而痛苦。

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朝孩子发脾气,更不是打骂,而是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打孩子往往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要求出格了,可以用严肃的表情来传达你的拒绝,并坚定、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不妥协但关注孩子的举动,适时给予安抚。

事实上,3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格的要求,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包容和爱。

6岁以后的孩子不要打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成熟有了进步,但依然稚嫩,恰又正处于上小学的阶段,除了接触到家长,还会接触很多同龄的小伙伴。

此时,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也开始渴望能自我做主,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小成就,赢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和肯定。

打骂教育,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家长当众批评或责骂孩子的时候,会让孩子很没面子,很受挫,负面情绪增加,产生自我怀疑。

甚至形成消极、自卑、讨好的人格,影响孩子日后的性格发展。

既然不能打,那我们要怎么做?

1、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先冷静,深吸一口气,数10秒钟再说话。 2、给孩子说话和解释的机会,弄清楚行为背后的原因。 3、说你对他这种行为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不要上升到孩子的人格或人品。 4、犯了错就该让孩子做出相应的弥补; 如道歉、剥夺本该有的权利等等,过后则不再旧事重提。

事实上,6岁后的孩子,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听懂道理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说:

说事实:对事不对人

说情绪:帮助孩子先安静下来

说发现: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

说长远: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不满,甚至让你感到愤怒的时候,请克制自己的冲动,因为你只是对他的行为不满,而不是厌恶孩子本身,别让你的巴掌落在孩子脸上。

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打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还是社会适应能力,都处在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表现为:

自我意识增强,追求个性;

关注自我(爱美);

既独立又依赖;

有这种逆反心理,很多话不爱同家长说;

容易受同龄人影响;

情绪波动大,呈现两极性(如强烈与温和、稳定与冲动、自尊与自卑等)。

他们很多的乖张行为表现,都是青春期心理在作祟,并非故意整一些幺蛾子来惹家长恼怒。

小时候,你打他骂他,他因为没有反抗能力,再不满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他腿硬了,你打他,他知道反抗了,叛逆心理让他没法甘于默默忍受,甚至一言不合还能离家出走。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靠打来让他听话了,你越是想控制他,他越是不屈服,越是叛逆。

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做:

1、学会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在乎和尊重 2、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3、为他好的话,认真说一两次就够了,少唠叨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先照顾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就要开始管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别等孩子长大了,出现问题了,你才想起来要好好管教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教育,而不是约束教育,约束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而尊重会让孩子更加懂得自我约束。

管教孩子,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建立起了好根基,将来才不用煞费苦心的再进行补救,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造就的,要调整孩子的问题,家长先要看清自己的问题,只有根越健康,花朵才能开得越美。

*来源:超烦恼爸妈(ID: cfnbama),作者简介:优优妈妈,从事教育工作13年,家里还有两个顽皮娃娃。立志做最懂孩子的好妈妈。

第4个回答  2020-06-02
不对。要看对方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