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能为儿童取名作参考的古籍?

如题所述

《左传》

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曰同.」

翻译如下(百度搜的凑合看吧):

九月丁卯日,桓公的儿子子同出生,以太子出生的规格举行了大礼:用太牢大礼接引儿子,通过占卜选择了一个上人,让他抱着婴儿,让他的妻子哺乳婴儿.桓公和齐姜以及同姓大夫的妻子给婴儿起名.桓公向申繻询问起名的问题.申繻回答说:“人的名字分为信、义、象、假、类五种情况.用出生时的特征起名是信,用表示德行的词起名是义,用类似的物体起名是象,借用事物的名称起名是假,用和父亲有关的字起名是类.起名不要用本国的国名,不要用本国官名,不要用本国山河名称,不要用有关的疾病名称,不要用牲畜的名称,不要用器物礼品的名称.周朝人用避讳来奉祀神灵.人的名字在生前不需要避讳,死后就需要避讳.因此,用国名起名就要废除人名,用官职起名就要更换官职名称,用山河起名就要改变山河的名称,用牲畜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祭祀.用器物礼品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和赠送,等于废除了各种礼仪.(例如)晋国因为僖侯名叫司徒,而废除了司徒一职(改为中军),宋国因为宋武公名叫司空,而废除了司空(改为司城),我们鲁国因为献公、武公名叫具、敖,而改变了具山、敖山的名称.因此,我们不能用大的事物起名.”桓公说:“这个孩子的出生,和我同一天,就叫做同吧.”

简而言之,起名字要有意义,要适合孩子,要独特,而不只是吉祥话的堆砌,随便按在谁身上都可以用的那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1

去史书上找别人的名字。

1.金庸用了很多古人名,杨过就用了大诗人刘过的名字。更有名的是郁达夫用了高适的字,这种轶事不胜其数。我亲戚家的小姑娘叫良玉,就取自女英雄秦良玉的名字。我觉得好听的很高级。

2. 诗经楚辞汉赋我觉得都行,不要拘泥什么男女之分。取名字太过女性化也不好,端方持重才是好名字。宋玉的《招魂》,《风赋》里能找出好些雅致的词来。其实一切古书诗词都可以去找,或者将好听的合起来。

3.去医书上找。好些药材的名字都很美,读起来口齿噙香。做名字又别致又有趣。4.去辞典里找有美好意思的单字。瑜,瑾,婉,稔,念,芝,兰......这种字数不胜数的。还可以用花的名字。总之起名字是个费力但有意思的事情。最好不要用生僻字,以后小孩会有困扰的。女孩子的名字不要太流于婉媚,最好还是雅致端静的好。男孩子尽量避免用太强调大志的字(鲲鹏,天,昊,轩,玄)什么的,流于俗气了。最后放上我看到后就心心念念难忘的两个名字。大翻译家傅雷给傅聪的一双儿女起的中文名。男孩叫 傅凌霄,小姑娘名唤傅凌波。傅凌波真的太美了,初一看傅雷家书记住的,现在还是觉得好,简单的字,凌霄又英武又意指凌霄花,凌波真的秀丽婉转,一下就想起洛神来。真正的好名字啊,不见丝毫匠气如同信手拈来,读过去好多年还能牢牢记着。

第2个回答  2017-11-11

首先要反对什么女诗经男楚辞之类的说法,什么鬼…真正能起出来有出处有意味又好看又好吃的名字的,这几本书早就烂在肚子里变成语言消化掉了,谁和你查字典一样的从里面挑………其实什么书都可以啊…只要你能懂。如果是随便找本书懵懵懂懂地捡出来一个两个字,有出处犹无出处也。比如某位(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所以到底和诗经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呢,不过是这两个字恰好也在诗经里有罢了。又比如随手起个名字叫,新民,吧。有的人不过是知道门口有条新民路,新民是个很土的词;有的却觉得是“在明明德,在沁民,在止于至善”,雅正得很。究竟是古籍浩如烟海,凡是靠谱的词基本都能找到出处,所以有出处毫不足为贵。相反,我倒是觉得雅观的字面和寓意就足以构成一个好的名字了,与古籍没有直接联系(不过能做得好的一般读书都不少233)。比如大家都觉得张纯如名字好,但这和出处关系很大么。要不要试试张翕如,张皦如,张绎如(其实这个还好…)?那就难看了…又寓意同样重要,比如邵洵美,要是说是《叔于田》的“洵美且仁/好/武”,那自然是好名字,但偏偏要说是“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来和表姐盛佩玉对上,再加上那个油头粉面小文人的形象,难得不看低他一眼。字面那是个人审美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翠花/建国/梓涵…这也是无可奈何。寓意是自己比较能控制得了,就不要硬去找点自己半通不通的往上套了。比如齐邦媛这名字蛮好,规规矩矩的,寓意也不错。但你要找个出处,非扯到其实是讽刺的“展如之人也,邦之媛也”,那就是自找晦气了。用古籍取名字,而取名人的思想其实又不与之贯通,那其实与古籍也就仅有字面的联系。古人有字的时候最容易看了,比如某位字观光的诗人,我们看看他的名旅游还是名宾王就能知道他起名字的时候究竟是根据旅游手册还是周易。你要是翻了下孟子然后眼前一亮,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浩然,然后出去给人解释的时候问“我知言”都不知道是什么,那其实还是出自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