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八种表现形式

如题所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可被分为八种,分别是: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

民事诉讼证据指依照民事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民事诉讼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拓展

裁判证据的属性

不同诉讼阶段,证据的内涵不同。在起诉阶段,只要与案件事实有表面联系的材料都可能被认为是证据。而随着诉讼的深入,原来被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可能会被逐步剔除,原来并不认为是证据的材料又在不断加入。因此,诉讼证据只有根据裁判的需要认识它、理解它,才具有法律意义。

裁判证据是指最终能够被法官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证据。一般而言,法官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的要件,也就是裁判证据的属性。

参考

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百度百科-民事诉讼证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8
你好,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材料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