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社会不一样,以前父辈们只要解决温饱,平安长大就可以,有些甚至还没受过教育,好多都是大的带小的这么长大的,小的穿大的剩下的衣物。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不高。
其次是现在人们
贫富差距拉大,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各方面的消费也随之上升,好多什么信用卡、支付宝其他等等,提前消费满足了人们的购物欲望,也为生活增加压力,以前那些年代有钱还舍不得花,赶快存起来,穷怕了🙁。现在是没钱也要提前花,观念不同。
如果你愿意过粗茶淡饭,一套衣服穿十几年,每天下班还得去拣柴火回来做饭,一家大小都挤在十多平米的房子,晚上点盏煤油灯在纳鞋底做鞋,过年才能吃一顿肉,上班再远也是步行,有辆自行车就比现在开辆
宝马还牛,家里有个小闹钟就感觉良好,戴块手表就比现在的土豪还要神气。大孩子的衣服一直穿到老三老四一直穿到老七老八,孩子们放学回来还要去喂猪放牛,挑水浇菜,如果你能做到,别说生养四五个,七八个都不成问题,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养一个都困难。说别的无非是引人喷一气而已。
但现在就不同了,一家子围着一个孩子转,生怕磕着碰着,这个不许那个不许。怕这个营养不够那个缺的,吃个饭有时到处追着喂。有些穿个衣服鞋子还得必须是个品牌。把个孩子惯成"
小霸王"。在教育上的观念变化那就更大,人人盼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各种学习班,各种兴趣班,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吸收,反正不想输在
起跑线上,周末就出现各种"赶场子"。
以前那个年代养孩子不费劲,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以前有各种补助,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房子上。现在买房子得还房贷,租房子得要钱,而那个年代,房子是公家的,免费住,不要钱,这个方面,大笔开销就省去了。而且,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活得不易,没钱很难生存。
另外,那个年代,国有企业多,对职工的补助也多,福利也多。很多国有企业其实有各种或明或暗的福利,孩子还小,父母无法照顾时,一般有企业所属的保育机构,我记得我上幼儿园时,就有幼儿园阿姨在照顾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培养方式、培养目标和对未来期待値的不同,老一辈抚养孩子是不求质量,只求能“填饱肚子、少挨冻”就行,秉持的是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细水长流、艰苦朴素精神,在物质溃泛、充满贫困的环境下“活下去就是胜利”,而今天的社会概念早已不是“求生存”的愿望了,而是讲究“生存质量”的高标值,对于孩子来说从“
十月怀胎”开始便是高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