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损失掉了京军主力,为何还没有对地方失去控制?

如题所述

公元1449年9月,明英宗御驾亲征的明朝大军在撤退途中到达土木堡也就是现在河北省怀来县东部的时候,被蒙古骑兵追上。没有战斗准备的明朝军队,被这些蒙古骑兵肆意杀戮。此次出征的明朝京营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大量文臣武将被屠戮,最严重的问题是当朝皇帝,明英宗也被蒙古骑兵所俘虏。

这次战役被誉为明朝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一旦处理不好,明朝有灭国之危。在各路勤王大军的支援之下,明朝中央机构在北京城和蒙古骑兵进行了北京防卫战,并取得了战术性胜利。那么在明朝中央损失了京营精锐主力的情况下,为何没有出现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呢?那是因为明朝的军事制度限制,加上当时在北京城的明朝高层积极应对,才能让明朝中央对地方没有失去控制。

明朝地方官无权掌控军事,地方无法与中央抗衡。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时候,为了解决元朝在地方统治当中的漏洞,他在地方政权当中实行了军户制度。以这种形式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和军权分割开来。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杜绝了地方官员染指军权的可能,也客观上让当地军事主官也不大可能控制地方官员。加上明朝的军事动员需要上级军事主管部门,发布具体的作战任务。

所以在没有遭到致命性的攻击,或者是没有上级的具体指令,明朝地方军事部门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颠覆政权的。虽然在明朝中后期,文官稳稳的压制住武将,但是在明英宗这一朝,这一趋势还并不明显,所以此时明朝的地方官员,并没有能力指挥当地的部队。

很多地方因为距离限制,并不清楚土木堡之败。

在明朝时期,因为很多地方路途遥远,信息沟通不畅,而且也很容易出现信息传播歪曲事实的情况。比如明朝初期洪武年间的空印案,就是因为地方官员为了节省点时间,所以携带了大量盖章的空白公文,以备不时之需。但这事最大的问题就是,谁都知道就朱元璋不知道,这才导致朱元璋感觉受到蒙蔽而大开杀戒。

所以地理因素的隔绝也导致土木堡事变发生以后,如此严重的政治危机,很多地方主官并不清楚,或者是知道这件事,但并不清楚内情。所以他们也没有办法根据真实的情况作出具体的判断,所以他们也不会采取什么过激的措施。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稳妥的行为。

明朝高层积极应对,解决了当时最大的政治危机。

明英宗被俘,而蒙古人奇货可居,靠着明英宗这个人质,蒙古人从大明王朝勒索了很多银钱。而且狮子大开口,一次比一次要的多。这种事情根本不能让蒙古人做习惯,不然他们会敲诈上瘾的。

于是当时的明朝高层积极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扶上皇位,就是为了克制蒙古人,将明英宗当作敲诈筹码用个没完。统一朝堂内思想,主战派压制了主和派。然后积极整军备战,通过北京保卫战,将蒙古的野心打压了下去。并通过军事胜利,重新获得了战场之外的优势。

结语

除去以上几个因素,大明以中原正统王朝统治已超过百年,反叛势力并非没有,但并不会因为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造成伤筋动骨的伤害。加上明朝高层,并非没有明白人,知道当时明朝最需要做什么,才能度过这次重大危机。

所以,明朝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不能倒也不会倒。明朝的统治已经深入人心,其背后的利益集团也不会允许明朝就这样随意倒下,可以说明朝就算连续经历两次土木堡大败,也不会造成分崩离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1
因为明朝由盛到衰关键事件,在场战争中,明朝损失了很多优秀士兵,也失了很多土地,发生了特别严重叛乱。
第2个回答  2021-11-30
因为他们的体系仍然在运行中。依然在很好的管理着各个地方,所以才没有失去控制。
第3个回答  2021-11-30
因为这是明朝由盛转衰一个关键的事件,在这场战争中,明朝损失了很多的优秀将士,也损失了很多土地,发生了特别严重的叛乱。
第4个回答  2021-11-30
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军事制度比较优秀,属于军权分离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