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未来城市发展和规划

如题所述

总体思路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方式和人居环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为核心,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从各乡镇区位、资源特点、功能定位和自然历史条件出发,科学规划。
扩展资料:
区位与行政区划
邹城市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区的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6°24′—117°30′,北纬35°11′—35°32′,东与临沂市平邑县相连,西与济宁市任城区、微山县接壤,南与枣庄市山亭区和滕州市相临,北与曲阜市、兖州市、泗水县毗邻。境域东西最大横距6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总面积1616.56平方公里。邹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铁路、京沪高铁、104国道纵贯南北,省道岚济路横跨东西,京沪铁路在城区设有站点,城区距离京沪高铁曲阜站15公里,距离济宁曲阜机场90公里,市域城乡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邹城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下辖钢山、千泉2个街道办事处,香城镇、城前镇、大束镇、北宿镇、中心店镇、唐村镇、太平镇、石墙镇、峄山镇、看庄镇、张庄镇、田黄镇、郭里镇13个镇,889个村、社区居委会。
二、资源环境条件
邹城位于暖温带,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显著。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市域东、南、北三面群山环绕,总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土壤类型分为棕壤、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4个土类、11个亚类、48个土种,分布较为集中,为农业合理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目前共发现矿产21种,矿产地125处,其中以煤炭、花岗石、石灰石为主;煤种以低硫、低磷、低灰和高热量著称,是全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
三、社会经济条件
邹城市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近年来邹城市经济发展快速平稳,在济宁市域内经济总量和人均均居于前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02亿元,人均GDP达到23878元;地方财政收入13.06亿元。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112.4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9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4.60%,农业人口73.55万人,占65.4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