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洪武没有杀功臣,洪武贺崩后。明朝会怎样发展呢?

如题所述

 朱元璋杀功臣有三个原因,其一为仁弱子孙铲除后顾之忧,其二朱元璋惧怕功臣胡作非为,其三功臣用处不大,威胁皇位系数高。这三种原因致使朱元璋产生杀功臣的想法,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常升和张温等功臣都被朱元璋设计杀害。朱元璋杀功臣首先是担心仁弱子孙会被功臣操控,而太子朱标很难驾驭德高望重的老臣,所以朱元璋是在为后代清理威胁。再者朱元璋时期的功臣恃功而骄,还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朱元璋杀功臣是为了维护纲常法纪,也有杀鸡儆猴的意思。最后朱元璋的儿子们已经可以独当一面,镇守边疆,那些功臣们没有了用武之地,加上功臣存在也是对皇位的威胁,指不定哪天会反叛,所以朱元璋只能杀掉曾经为大明出生入死,功高盖主的臣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8
朱元璋是史上出了名的杀人魔,一生杀人无数,这其中就包括帮他打天下的功勋大臣。但反过来推理,如果朱元璋不杀这些有功之臣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洪武十三年和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屠杀了一大批功臣宿将。

尽管《明史》对胡惟庸和蓝玉作了区别处理,将胡惟庸列入了奸臣传而蓝玉没有列入,但是后人都将两案等同视之,认为朱元璋卸磨杀驴,他本人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屠夫”、“暴君”等恶名,成为开国皇帝屠杀功臣的又一典型代表。

当我们将视线回到洪武二十三年左右时,不难发现大明朝当时周边的国家发生了许多谋反事件,很多皇帝被杀。如安南、高丽、占城等国均发生动乱。可以想象,周边国家众多的叛逆行为对朱元璋不可能没有影响,但说他为了消除隐患大杀功臣的观点似乎也很难成立,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

第一、如果为了子孙后代铲除隐患,只需处死在世的功臣大将,已经去世的肯定构不成威胁,没有必要进行追究,然而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朱元璋对许多死去的功臣也做了处罚。

两案中都有大量的“身已故而追坐爵除者”。对不具威胁的死人进行惩处,正说明案件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合理,无论在世不在世,都要追究责任。

第二、如果朱元璋为了铲除隐患,其罪名就会非常牵强,那就没有必要大肆宣传,以免被人看出破绽。然而,朱元璋将案犯的罪行详细记录在册,而且广泛发布,胡案有《昭示奸党录》,蓝案有《逆臣录》,可见朱元璋对这两个案子的办理非常有信心,自认为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第三、两案的处理符合朱元璋一贯严苛的作风。朱元璋的统治风格一贯铁血,立国前后并没有明显变化。在战争初期,胡大海、赵仲中被杀是如此,建国后,李彬、杨宪、汪广洋先后被诛,都显示了朱元璋的不近人情。

法律严明是朱元璋取得天下的成功经验,朱元璋的铁面无私不但体现在对待外人上,对自己人也是如此。驸马都尉欧阳伦贩卖丝茶,依律当斩,朱元璋不顾女儿苦苦求情,坚持将欧阳伦处死。

第四、如果是兔死狗烹,何不一网打尽,而要陆陆续续,不断有人受到处理,呈现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态势。铲除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突袭,一网打尽,就像刘邦诛杀韩信那样,使被杀者来不及反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08
我觉得有三个可能,一、皇朝继续健康发展,国力强盛;二、某些权臣发动叛乱成功,改朝换代;三、权臣发动叛乱失败,国家受到创伤,但仍然发展。
第3个回答  2019-01-08
朱元璋杀功臣主要是为后代铺路,担心这些开国猛将谋臣威胁自己的宝贝孙子,亲信自己的儿子们,广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导致明朝初年的藩王做大。其实这些随朱元璋开国的猛将谋臣大多还是忠心于朱元璋的,只不过朱元璋太多疑了。如果朱元璋不杀功臣,朱允炆继位后就会得到良臣辅佐,肯定不会贸然裁撤藩王,会换一种更柔和的手段。即便是撤了,也绝对不会有人敢造反,毕竟朝廷人才济济,猛将谋臣声明在外,能够镇的住。
第4个回答  2019-01-08
反正起码建文帝不会被朱棣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