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年发生了什么?

如题所述

一、国内事件

1、公元1582年 正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正月)

    淮、扬海溢,浸盐场三十,淹死二千六百余人。

    公元1582年 二月

    (壬午 明万历十年 二月)

    俺答死 顺义王俺答死,优恤之,其妻率子上表进马谢,复赐币有差。

    免天下积年欠赋凡一百余万两。

    2、公元1582年 三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三月)

    杭州兵变 初,杭州东南二大营兵每名月给饷银九钱,巡抚都御史吴善言奉诏议减三分之一。士兵不满,吴善言出示曰;“饷减已定,不愿者听其归农。”兵愈大哗,缚吴善言痛殴之。张居正荐巡抚宣大张佳允代吴善言巡抚浙江讨定之。

    速把亥死 泰宁部长速把亥与弟炒花等犯义州(今辽宁义县),遇李成梁伏,速把亥被射中胁,坠马被斩。

    倭寇扰浙江温州。

    3、公元1582年 四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四月)

    宁夏灵州(今宁夏灵武)土军马景等杀其参将许汝继。巡抚都御史晋应槐讨诛之。

    杭州民以行保甲苛扰,起而反抗,失败。杭州争饷之兵变亦失败。

    顺天等八府自万历八年皆歉收,民有菜色,生者逃移,死者枕藉,赈之。

    4、公元1582年 六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六月)

    以前礼部尚书潘晟(shèng胜)兼武英殿大学士,吏部侍郎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政治家张居正卒 张居正(1525-1582)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穆宗死,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神宗年幼,国事由其主持,前后当国十年。其时危机严重,他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使财政状况改善,裁冗员,减少支出。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攻掠。用潘季驯治河、淮,卓有成效。死之明年追夺官阶,又明年籍其家,子孙惨死狼藉。有《张文忠公全集》。

    5、公元1582年 十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十月)

    苏州等府大水,坏房舍千万,淹没漂流田禾十余万顷,死者二万人,赈之,并免税粮。

    6、公元1582年 十二月(壬午 明万历十年 十二月)

    谪太监冯保 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张居正,专擅威福。神宗称之为“大伴”,颇惮之。有所赏罚,非出冯保口,无敢言者。神宗以迫于太后、张居正,不能去之。及太后归政,张居正又死,冯保失所倚,然犹肆横如故。御史李植列冯保十二大罪。神宗怒,遂谪冯保南京安置,籍其家,金银百余万,珠宝瑰异称是。

    追劾张居正者起 “帝所幸中官张诚……谓其(冯保)宝藏逾天府,帝心动。”时潞王将婚,所需珠宝未备,太后言之。神宗曰:“年来无耻官僚尽购之以献张、冯二家。”太后曰:“已籍矣,必可得。”神宗曰:“奴黠猾,先窃而逃未可尽得也。”于是追劾张居正者纷起。

    调戚继光于广东 戚继光(1528-1587),山东蓬莱人。编练戚家军,经多年奋战,解除东南倭患,为抗倭名将。隆庆元年(1567年)被张居正调至北方,镇守蓟州,充蓟镇总兵官,以加强战备。在蓟镇十六年,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先后倚任之。张居正尤事与商榷,动无掣肘,故戚继光在蓟镇边防修举,得有所建树。及是,张居正死半年,言官劾“继光不宜于北。”遽调之广东。戚继光悒悒不得志,赴粤逾年即谢病归,居三年,卒。戚继光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守。继之者,步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止止堂集》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

    7、公元1582年 是岁(壬午 明万历十年 是岁)

    建州女真阿台、叫场、塔失死 建州女真王杲(gǎo搞)子阿台犯沈阳,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追之,攻破阿台之古勒寨(今辽宁抚顺东萨尔浒之东),阿台被杀死。阿台部下,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之祖父叫场、父亲塔失往援阿台,战斗中亦被杀。是役,苏克苏护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通于李成梁,故李成梁得成大功。

    文学家吴承恩卒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小说《西游记》为其代表作。

二、国际事件

1月15日 -俄罗斯割让利沃尼亚与爱沙尼亚给波兰。

2月20日 -日本九州地区吉利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纯忠、有马晴信向罗马教廷派遣天正遣欧少年使节,于长崎港出发,后于1590年返回。

2月24日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新的历法,即现行国际通行的公历。

3月11日 -甲州征伐结束--日本大名武田胜赖切腹自尽,甲斐武田家灭亡

6月10日 -葡萄牙宣布独立。

6月21日(天正十年六月二日) -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其下属明智光秀杀害于京都本能寺。

7月2日 -杀害主公织田信长的明智光秀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打败后逃亡时,被落武者狩(专门截杀落魄武士的农民)杀死。

10月4日星期四(儒略历) -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将次日定为新历10月15日星期五。

12月9日星期日(儒略历) -法国将次日定为新历12月20日星期一。

利玛窦获准进入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5
01 1582年10月少了10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因为闰年的存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365.2422天,年的长度接近于365.25天,因此,以365天作为基本年长,每四年增加额外的一天,才能得到很好的近似。儒略历法一直使用到16世纪。当时年的近似长度和真实长度之间的差异已累计约10天。为了消除这个差数,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雷果里历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让历法和回归年重新对应,开始使用新公历。

众所周知,世界通用的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其前身是罗马时期实行的《儒略历》,儒略就是凯撒大帝。长期以来,罗马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却没有完整的历法,法国学者伏尔泰曾经讽刺说:“罗马人打了许多胜仗,却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打的。”凯撒称帝后,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公元前46年,凯撒请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索西琴尼,到罗马整理编制历法。最终,凯撒采纳了索西琴尼的建议,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即《儒略历》。公元前45年1月1日,凯撒下令在罗马实行这一历法,这使得之前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改善。该历法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第四年366天,也就是闰年。于是重复365,365,365,366的周期,每年都是整数。可是,这一历法也有问题。

《儒略历》是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当时计算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5日,比实际上回归年的365.2422日长了11分14秒。起初,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误差累积越来越多,麻烦就越来越大。比如,在《儒略历》的历法中,最早设定的春分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但几百年过后,春分在《儒略历》上的日期却越来越提前,这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农民要根据节气种地的。此外,这对于宗教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教会要根据春分确定复活节,长此以往,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教众们看起来,这是非常不严肃的。

到了公元1582年,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实际上春分已经提前到了3月11日,比原定的3月21日提前了十天!这该怎么办?当时,欧洲最有地位的人是教皇,时任教皇是格里高利十三世,他感到这个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于是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由天文学者和高级僧侣组成一个委员会,数学家克利斯多弗·克拉维斯(Christopher Clavius)任主席。

最终,委员会比较了各种方案后,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天文学家、哲学家、年代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约1519-1576)的方案,即一年有365.2425天,这大大接近了回归年的实际。但是这一方案仍有误差,只不过两者相差非常少,每3323年误差还不到一天,对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影响。不久后,教皇就开始推行起这一历法,《格里高利历》也就是后来通称的“公历”。

虽然历法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但是差十天的问题怎么办?克拉维斯等人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办法,干脆直接向教皇提了一个现在看来颇为不严谨的建议,就是直接地从日历中抹掉十天!具体来说,就是让老百姓过完1582年10月4日后直接过10月15日。接到这个建议后,教皇也十分惊讶,但也感到没有办法,只得把心一横,发布教皇训令,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这个指令下达后,尽管民间怨声载道,但是大家只能遵照执行。这样误差总算是暂时没有了。

就这样,教皇大笔一挥,十天就这么离奇地消失了。但是,英国最初并不买教皇的账,坚决反对,使用起自己单独的日历,跟欧洲大陆其他各国的都不一样,英国人就这样坚持了170年,到了最后,英国人实在是扛不住了,通过立法,同样把多出来的这些天抹去了。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人们将这一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历史上的1582年发生了什么?

1月15日 -俄罗斯割让利沃尼亚与爱沙尼亚给波兰。

2月24日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新的历法,即现行国际通行的公历。

6月10日 -葡萄牙宣布独立。

6月21日(日本天正十年六月二日) -“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1534 - 1582)被其下属明智光秀杀害于京都本能寺。

7月9日(明神宗万历十年) -大明首辅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逝世。

8月7日 -利玛窦抵达澳门港,获准进入中国。

10月4日星期四(儒略历) -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将次日定为新历10月15日星期五。

12月9日星期日(儒略历) -法国将次日定为新历12月20日星期一。
第2个回答  2020-01-16
1582年的10月份少了10天,为什么会是这样?真相原来是这样
我们将手机日历调整到1582年的10月份,会惊奇的发现,当年的10月份没有5日到14日,从4日直接跳到了15日。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是由于先前历法的不完善造成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格里历,这个历法的前身是儒略历法。儒略历法是罗马共和国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目的是取代旧罗马历法。在儒略历法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单数月份31天,双数月份除2月份外30天,2月份平年29天,闰年30天,因此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年平均长度为365.25天。
而在天文学中,地球环绕太阳转动一圈的时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周期约是365.2422天。因此,使用儒略历法之后,每年多算了11分钟14秒。由于误差不太大,头几年没什么关系,但是,一年又一年,误差累积起来,儒略历法就与实际的太阳年不合拍了。
到了16世纪,这个偏差已经达到了10天。于是在1582年,当时的教皇于1582年2月24日以教皇训令颁布,将1582年10月5日至14日抹掉,于是这10天就消失了,一去不复返。1582年10月4日过完了,第二天已经是10月15日了,于是历法又回到与太阳年同步。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历。
第3个回答  2020-01-06

消失的时光,历史上被人为抹去的10天,1582年10月发生了什么?

第4个回答  2020-02-07
1582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回复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