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时,当时的百姓是怎么想的?

如题所述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中国古代最霸气的一段话。尤其像汉武帝时期,打得匈奴满地找牙,十分牛气。

但是,虽然皇帝们、将军们都如此好战,百姓真的很热爱他们吗?

未必。

有一句诗大家应该很熟悉,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皇帝们想要成为一代霸主,将军们想要青史留名,然而战死沙场的往往都是那些士兵。

另外还有一句高中生会学到的杜甫的一首诗:“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当那些人送自己亲人上战场的时候,那种生死离别的悲惨场面可见一斑。

另外还有一句诗,叫做:“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古代通讯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当男子战死沙场时,他可怜的爱人还不知道,依旧每天傻傻地等待他的归来。

不仅诗里写得悲惨,实际上古代百姓为了不当兵简直更加惨烈!

隋朝隋炀帝当政时期,四征高句丽。虽然高句丽是个小国,但却是个硬骨头,隋炀帝四次征讨都无功而返,反而空耗国力。

消耗国力只是一部分,出征的将士的死亡率才可怕!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出征高句丽的士兵几乎是十不存一!可以说,只要是参加战争的,基本就是去送死。

为了逃过这一劫,很多年轻男子一咬牙一跺脚,砍下了自己的一只手或者一条腿!

是的,残疾人是不能当兵的。

尽管断手断脚的时候疼痛难忍,撕心裂肺,但是事后看着自己残疾的四肢,那些可怜的年轻人们竟然反而十分开心,甚至称之为“福手”、“福脚”――是它们让自己免于一死!

所以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有一首诗这样说道:“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正是有这样的故事,才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和平二字是多么的宝贵与难得。什么功名利禄、什么青史留名,说来说去,还是活着最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