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错题歼灭卷三

人教版 九上 第三单元!

一、知识积累(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惘然(wǎng)嗤笑(chī)阴晦(huì) 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eī) 戳穿(cuó)妒忌(dù jī) D.诧异(chà) 过瘾(yǐn)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鄙夷 隔膜 撅断 朦胧 B.恣睢 跌落 皱痕 煞白 C. 阔绰 瑟索 栈桥 萧索 D.一缕 阔悼 打拱 嚼着 3.下列词语中解释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 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 缄默(封口) C.莫名其妙(没有人) 与日俱增(一起) D.弄性尚气(注重) 动辄(就) 4.下列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B.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描写) 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动 作捕写) 5.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放乡》――《徘徨》 B.曹文轩——《孤独之旅》一一《草房子》 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一《羊脂球》D.黄蓓佳一一《心声》——《儿童时代》 6.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闫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 。 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 7.下面短语在结构和意义方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项是( )。 ①教育杂志 ②学习文件 ③进口商品 ④我要炒菜 ⑤实现理想 A.①⑤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 (17分)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1分) A.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B.作者鲁迅 C.小说情节的串讲人 2.分析下列外貌描写蕴含的深刻含义。(8分) (1)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3)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4)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4.此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5.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3分) (二)(10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 )(2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2.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4分) 3.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4分) (三) 99分的苦恼(22分)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他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辨两句,其结果?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