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广西的历史。。?

如题所述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787-805)进士。历任校书郎、蓝田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后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境内)司马。元和十年(815),任柳州刺史。任期内关心人民疾苦,有释放债权、挖井、开荒、植树、造船、整修城墙街道、革除陋习、兴办文教等政绩,终于任所,故又称柳柳州。以文学擅名,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曹唐(生卒年不详) 晚唐诗人。字尧宾。临桂人。做过道士。大和年间还俗应科举,中进士。咸通年间,任使府从事(幕僚)。常遨游名山大川,寻仙访道。以诗擅名。其诗文格调高昂,凸现出远大抱负及积极用世的思想。现存作品以游仙诗居多,均以律诗绝句写成。《全唐诗》录其诗两卷共140余首。后人辑有《曹从事诗集》。 曹邺(816~?) 晚唐诗人。字邺之。阳朔人。大中四年(850)登进士。历任齐州 (今山东济南)推事、天平节度使幕府书记、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使、吏部郎中等职。长于作诗,尤工五言古诗。诗作体恤民瘼,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经书题解》、《曹祠部集》。 狄青(1008-1057) 北宋将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有谋略,善骑射。宝元(1038-1040)初,任延州(今陕西延安)指使,累官泾原路、真定路都部署,经略招讨副使,彰化军节度知延州。1052年升任枢密副使。因侬智高起兵反宋而上表请行,任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十月,率三军南征。次年三月至宾州(今宾阳),雨夜奇袭昆仑关(位于邕宁县),破侬军于归仁铺(今邕宁三塘),不战而下邕州(今南宁)。侬智高败走云南。四月返京,任枢密使。至和三年(1056),受谣言中伤,出陈州9今河南淮阳),次年去世。 范成大(1126-1193)南宋官员、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进士。乾道九年(1173)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有修水利、建园林、减盐税、赈灾荒等惠政,并留下诗作近70首。淳熙二年(1175)调职四川,途中写有《桂海虞衡志》13篇,简要介绍广西风土物产及生活习俗。另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揽辔录》、《吴船录》等。 瓦氏夫人(1498~1557) 明代抗倭英雄。原名岑花。归州(今靖西)知州岑章之女。嫁田州府(治今田阳)土官岑猛,改姓瓦。曾代其孙统理州政。嘉靖三十三年(1555)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自请领兵出征,被任命为女官参将总兵,率田州、南丹、东兰、归顺等地俍兵6800多人,于次年春到达浙江沿海抗击倭 寇,屡败敌人,功绩卓著,人称“石柱将军”。因功获奖钱币,加封二品夫人。 蒋冕(1462~1532) 明朝大臣。字敬之,全州人。成化十三年(1477)举乡试第一。10年后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三年(1500)兼司经局校书。正德年间历任吏部待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弘治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叛乱后,随武宗南下,反对武宗以南征宁王为名游山玩水。旋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武宗死后,协助内阁首辅杨廷和除掉作恶多端的江彬,废除正德年间多种弊政。嘉靖三年(1542)二月,任内阁首辅。在"大礼议"问题上反对世宗尊崇其生父,招致世宗不满,于当年五月告老还乡,嘉靖七年,因世宗追究"大礼议"之事,被剥夺职衔。后病逝于家。著有《湘皋集》、《琼瑰录》等。 袁崇焕(1548-1630) 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字自如,又字元素。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不久后金军避开宁远、山海关,绕道龙井关入长城,直趋北京。崇焕率军入京拒敌,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 徐霞客(1585-1641) 明未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起外出游历考察,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崇祯十年(1637)闰四月由湖南进入广西。一年之内,先后游历桂林、柳州、郁林、南宁、庆远诸府所属30余县地,行程3000多里。留意考察各地名胜古迹、险壑陡崖、幽岩暗洞和风土民情,并作详实记录与分折考证。崇祯十二年三月,取道南丹前往贵州、云南继续考察。崇祯十三年因病返乡。著有《徐霞客游记》20万字。其中《粤西游记》20万字,专门记述在广西的游历见闻和分析评论,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石灰溶蚀地貌的考察记录。 张同敞(?-1650) 南明抗清将领。字别山,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之曾孙。崇祯十三年(1640)以荫授中书舍人。清军入关后隐居浙江。隆武二年(1646)入闽谒见唐王朱聿键,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唐王被清军俘获后,走投桂王朱由榔。历任侍读学士、尚宝卿等职。永历三年(1649)大学士瞿式耜荐知兵事、得士心,擢兵部侍郎,总督诸路军务。率军转战广西、湖南,常身先士卒,以忠义激励将士。次年春,攻下全州,收复东安,包围永州。终因兵弱饷匮,难以久支。11月,清军进围桂林,南明守军溃散。张决意以死殉国,不愿撤离桂林,与瞿式耜一道被俘遇害。有《张忠烈遗集行世》。 瞿式耜(1590-1650) 南明大臣、抗清将领。字起田,号稼轩。南直隶常熟(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崇祯元年(1628)擢户科给事中。遭大学士温体仁等排陷,罢归。崇祯十七年出任南明弘光政权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丞。旋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次年弘光政权覆亡,被唐王宋聿键任命为兵部侍郎,未赴任,退居广东。隆武二年(1646)唐王被清军俘获后,与丁魁楚等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任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掌吏部事。永历元年(1647)清军破肇庆、梧州后,不愿随桂王退避湘西,自请留桂抗敌,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留守桂林。自元年三月至次年三月,击退清军对桂林的3次围攻,并乘胜收复桂北、湘南,一度使桂林成为抗清复明中心基地。永历四年十一月,清军大举进逼桂林,南明守军溃散。瞿誓与桂林共存亡,拒不撤离,被清军俘获,不屈而死。著有《愧林漫录》、《云涛集》、《松丸集》。 石涛(1641~约1718) 清初画家。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明藩靖江王朱守谦之子。 出生于桂林,明亡后随母逃至全州。后入湘山寺为僧,法名原济或作元济。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中年住南京,晚年定居扬州。擅长山水画,工于书法,精通作诗,亦善园林叠石,对绘画理论也有深入研究。所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独创,意境苍莽新颖,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对扬州画派和 近、现代中国画都有很大影响。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后人另辑号有《大涤子题画诗 跋》。 陈宏谋(1696~1771) 清朝官员,理学家。原名弘谋,字汝咨,号榕门。临桂人。雍正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吏部郎中、扬州知 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甘赣陕鄂豫闽湘江等省巡抚、两广总督、兵吏工等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任职期间兴修水 利、疏整河道,在陕西提倡植 树、养蚕、种山薯,在云南鼓励开采铜矿、兴办义学700多处。乾隆三十六年(1771)辞官还乡,行至山东兖州时病逝。著有《培远堂全集》。 郑献甫(1801~1872) 清代学者。一说壮族。原名存,字小谷,号白石、识字耕田夫。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 进士。曾任刑部主事。翌年辞官归里,以著书、讲学终其一生。先后讲学于桂林榕湖书院、秀峰书院,顺德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同治元年(1862)定居桂林。历任桂林秀峰书院、象州象台书院、柳州柳江书院主讲。著有《手批十三经注疏》、《四 书经注集证》、《四书翼注论 文》、《愚一录》、《补学轩文集》、《鸿爪续集》、《鸦吟 集》、《鹤唳集》、《鸡尾 集》、《鸥闲集》等书。编《象州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