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钱是那个朝代的?

如题所述

半两钱的版式那么多,我们要怎样才能区分先秦半两、秦半两和汉半两呢?今天星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半两钱

先秦半两

先秦半两:铸法原始、古朴,幕面不甚平整,背面或有铜渍,铸口宽大而不修平,有上下左右流口;外形不圆,厚薄不均,方孔不方,有的甚至作圆孔;钱径较大,钱体较厚;面文“半两”二字,大小不一,“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常见“长人两”。

秦半两

秦半两:是指秦统一中国后全国流通的钱币。铸期为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据传秦半两钱文出自丞相李斯之手,玉箸体篆书、气韵飞动、纤细有力、十分潇洒。 汉半两与秦半两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但是在秦半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区别是客观存在的。相比较而言:秦半两粗放原始,汉半两秀气精致;秦半两厚实不圆,汉半两平整成园;秦半两字体洒脱,汉半两字体规正;等等。只要细心品味,还可以找出许多区别。

秦半两

下面,我们具体地来看秦半两和汉半两的辨别要点:

秦半两标准程度不高,钱肉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总体上讲,要比汉半两为厚实,边缘铸口茬多不磨栩,钱体欠圆,穿不方者亦属常见,是比较粗糙的钱币。

秦半两书体用小篆,笔划宽长,方中有圆,文字较高挺;“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短,“两”字除“长人两”外,更多的是“短人两”。后期形小穿广的秦半两中,还出现“连山两”。

目前已经认定的秦半两类型有:原始型(战国中期)、大型、大篆文、小篆文、大字、小字、传形、有郭半两、小型灯笼半两、小型(秦后期)、以及在字体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类型。

汉半两主要有:榆荚半两(秦末至西汉初期,约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钱体轻薄,重三铢上下----秦汉1铢约合现在的0.7克,形同榆荚)、八铢半两(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仿秦半两书体,略浅,重八铢)、五分钱(吕后六年,前182年,薄小,孔大,重只为秦半两的五分之一)、大半两(西汉早期,字文平整)、四铢半两(汉文帝五年,前175年,钱文平正,重四铢)、有郭半两(建元五年,前136年,新铸的四铢半两,有外郭,亦有内外郭的,也有称三分钱)、铁半两(西汉早期,湖南一带,钱体如四铢半两)、特大型(镇库大钱或开炉大钱)。

汉半两

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版式复杂,大小亦相差悬殊。大的钱径有至20毫米以上者,重2克左右约合当时三铢;小的径不足10毫米,重仅零点几克,不及汉制1铢。

较厚重的荚钱,多为一个镏口,较宽。钱文“半”字下横与“两”字上横较长,笔法随意,字形方中透圆,少数的似四铢半两写法,字形略长;两字多为“双人两”和“连山两”,“十字两”所占比例较少。这种钱大多数为民间私铸,残存较多秦钱气息,表明为汉初铸。

八铢半两

八铢半两:笔划直角方折,字形结构疏郎;钱文平坦,字口极浅。大多“半”字二横划等长,有的“半”字下横两端上翘;有的“半”字写法有宽阔方正和狭长,上宽而下窄两种;“两”字有“长人两”、“短人两”两种,其“两”字上横笔多短而偏向内侧,下都呈一个不封口的正方形。

从制作工艺上看,比秦半两平素轻薄,皆无内外郭。大样薄肉,钱径在27—31毫米之间,重量多在3.5—5.5克之间;轮郭齐整,穿孔周正,镏口有二至四个不等,且较窄,不磨栩。

八铢半两

五分钱

五分钱:五分意为半两(十二铢)的五分之一,约为1.5—2克之间。形制规整,穿孔较大(11—12毫米);镏口多为两个,或居上下,或处上下斜侧对应位置。

文字狭长细峻,小篆书,“两”字多为“十字两”。

有少数五分钱,肉分高低两层,钱文半在高处,半在低处,术语称“蛇目半两”。

蛇目半两

四铢半两

四铢半两:是官民同铸的钱币,一般早期铸造的“半两”钱比晚期铸造的钱为重。根据陕西省博物馆贮藏的秦“半两”和汉“半两”测定,真数据为:秦的十二铢“半两”钱,平均重量为8.16克;汉吕后的八铢“半两”钱,平均为5.44克;汉文帝的四铢“半两”钱,平均重2.27克;武帝的四铢“半两”钱,平均为2.6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5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沉寂多年的收藏热随着改革开发而逐渐火爆起来,中国从1949年建国到现在已经70年了,中国已经从一个一穷二白,积弱积贫的国家进入到国富民强的太平盛世了。收藏已经是遍地开花。小编喜欢历史,也喜欢收藏。说一说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今天说一说秦半两。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秦半两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对天下权利重新分配。分封各地诸侯。周朝800年,这个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仅仅过了不到300年时间,被西部少数民族犬戎所灭,随着周平王迁都洛阳,周天子实力衰微,各诸侯国实行变法图强,各地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军阀割据,诸侯争霸,天下分崩离析。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经济文化不同,造成百家争鸣,大放异彩。钱币也大放异彩,形状不一。流行于中国东北部像燕,赵,齐的刀币;流行于南方楚国的蚁鼻钱,流行于中部韩赵魏三晋之地的布币,流行于西部秦国的环形币等等,各国几乎都有各国的货币。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钱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繁多复杂的六国旧钱,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

从此这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基本没变。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和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都有关于秦半两的记载,其中《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秦汉时期,1斤16两,1斤相当于258.24克,1两等于16.14克。那么半两就是8.07克,秦半两重量也不一.

中国古代钱币背后的历史——秦半两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这个少年在赵国当人质,13岁少年登基,在位37年,除吕不韦、杀嫪毐人,杀伐果断,在38岁时灭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经过多年政治历练才智和精力日渐成熟,他风格独特,在丞相李斯辅佐下锐意改革。

你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以后2000多年的版图。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近2000多人口的东方大国,经济往来都使用秦半两。人们方便多了。

钱文半两为秦朝丞相李斯所书,钱文高挺,多小篆而兼大篆,朴拙而深厚,豪放而俊逸。秦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为小篆,李斯为中国书法第一人。

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这种外圆内方的孔方兄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基本没变。直至清末。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半两钱
  形制为圆形方孔,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有钱文曰“半两”。“半两”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两”。战国末期,秦惠文王二年(前 336)“初行钱”,即指秦国开始由王室铸造货币的流行,标明秦国王室专铸货币制度的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西汉初年所铸的钱,虽陆续减轻重量,仍称“半两”。如吕后二年(前 186)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 175)减为四铢,民间私铸的半两,有轻不足一铢的,因其轻薄如榆荚,故称“榆荚半两”。汉武帝初铸三铢钱,元狩五年(前 118)废除半两钱,始铸五铢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5
“半两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惠文王二年(战国),汉武帝援元狩五年半两钱停止铸造。半两钱币经历了战国、秦朝、汉朝,历时21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钱币制度,将秦国原有的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于天下。钱币以重量为名称的方法,一直延续至唐朝初期。而方孔圆钱的货币制度沿袭了两千年,直至民国初年才被无孔机制铜币取代”
第4个回答  2014-01-22
因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十二铢)而得名。在此之前,战国时各国发行有刀、布、贝等货币,种类杂乱,不便流通。秦始皇废除各国货币,发行半两钱统一货币,是巩固国家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汉初所铸的钱虽重量逐渐减轻,但仍称为半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