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啊??? 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首先了解光的工作原理,光从太阳传播时,像海浪一样上下移动,波长聚集在一起时,我们看起来好像是白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第2个回答  2018-12-04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当一次次仰望天空的时候,好奇的你肯定会问出这个问题。
于是你去翻教科书,上互联网查真相,发现答案是如出一辙的一段:
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但,真相是这样么?
1.是因为尘埃么?
与可见光的波长(约400纳米~700纳米)相比,空气中的尘埃和小水珠之类的微粒,可以称得上是庞然大物。就以最近比较让人气短的PM2.5来说,指的就是空气中悬浮着的尺度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造成的污染。2.5微米就等于2500纳米,远远大于阳光中可见光的波长,因此当阳光遇到这些颗粒物的时候,它们会向不同的方向反射。但是,这样的反射对于不同波长(或者说不同颜色)的光来说,效果都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尘埃之类的颗粒物反射出来的,仍然是包含所有颜色的白光。不信吗?等PM2.5之类的空气污染指数再次爆表时,抬头看看天空是什么颜色就知道了——应该说,你看不到天空,只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才对……
2.是水滴、冰晶么?
天蓝和水滴、冰晶有关的说法来自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 1820-1893),常称作丁铎尔散射模型。但用来解释天蓝现象却是未必准确,如果天蓝主要是由水滴冰晶等微粒的散射引起的,那么,天空的颜色和深浅,就应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当湿度变化时,空气中水滴冰晶的数目会明显变化。潮湿地区和沙漠地区的湿度差别很大,但天空是一样的蓝,丁铎尔散射模型回答不了。到十九世纪末叶,丁的天蓝解释已被质疑。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原因很简单,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使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蓝色。
地球表面被大气包围,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射。太阳光是由红、澄、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组成,以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波长比较长的红光等色光透射性最大,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在短波波段中蓝光能量最大,散射出来的光波也最多,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呈现出
蔚蓝色。
其实,天空一直是蓝色的。在高原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蔚蓝色的天空。春天风沙弥漫,夏天满天云彩,冬天烟雾层层,妨碍我们经常看到蓝天,只有秋天空气净洁,使我们看到蓝天的机会特别多。
在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入射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或其它质点(如水滴、悬浮微粒或空气污染物)会对日射产生吸收、散射、反射、透射等作用,而形成了蓝天、白云或绚丽的夕阳余晖。在没有大气层的星球上,即使是白昼,天空也将是漆黑一片。
我们所见的蓝天乃是因为空气分子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性散射的结果。散射量与质点的大小有极大关系,当质点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散射量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长的光被散射的比例是不同的,此亦称为选择性散射。以入射太阳光谱中的蓝光(波长=0.425μm)和红光(波长=0.650μm)相比较,当日光穿过大气层时,被空气质点散射的蓝光约比红光多五倍半,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蓝的。
但当空中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质点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存在,此时所有波长的光将一视同仁地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
至晴天空中的白云,云内的云滴直径更大,日光照射到它们时已非散射而是反射现象,所以看起来更显得白而光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5-05
其实他们说的都挺有道理,但不全对,我这里也给出一个以我目前知识能做出的解释,太阳光在大气层附近发生了散射,但散射的原因好像并不是尘埃为主体,主体应该是空气分子,而且被散射的也不止蓝紫色的光,各种光都有,就像下面一个网友回答的那样,那既然所有光都有散射,那为什么不是白光呢?原因在于散射光的强度,在大气层发生的散射是瑞利散射,说白了就是强度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波长短的光强贼大。蓝紫光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所以天空中蓝紫色占了主体,这是我目前能做出的解释,有点啰嗦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