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浙江丽水的发展历史。。。急啊

详细点的。。谢谢啊,我很着急用这个找了半天找不到

历史事件



开皇九年(589)分松阳县东乡建括苍县(今丽水县)。
建处州,辖括苍、松阳、永嘉、临海、安固、乐成等6县。
开皇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



武德四年(621)分括苍及永康县地建缙云县,隶属婺州。
建松阳县学。
武德八年(625)东阳郡的遂昌县并入松阳县。废缙云县。
显庆元年(656)九月,括州大风暴雨,水溢城下,溺死7000余人。
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苍及永康县地重建缙云县。
神功元年(697)三月,括州大水,冲毁括苍县民居700余家。
景云二年(711)分括苍县地建青田县。复建遂昌县,隶属括州。
乾元二年(759)分松阳、遂昌县地建龙泉县。
永泰二年(766)畲族雷进裕一家5人,从福建罗源迁青田县鹤溪村大赤寺(今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大赤寺)居住。
大历十四年(779)改括州为处州。
元和十二年(817)处州刺史李繁倡导办州学。
大中年间(847-859)刺史段成式主持建丽水县好溪堰,灌田5000亩。
中和元年(881)十一月,遂昌县卢约攻占处州,卢约战败。

五代十国

吴越(907-978)龙泉县小梅一带始建瓷窑,生产碗、盆、壶等日用青瓷。



元佑年间(1086-1094)遂昌县在县治南50步南溪建防洪堤。
元佑七年(1092)七至十二月,龙泉县疏浚龙泉溪80余滩,处州各县相继仿效,水路交通得到改善。
宣和三年(1121)三月,方腊部将洪载攻克处州城。
靖康元年(1126)冬,龙泉知县主持建蒋溪堰,灌田4000亩。
绍兴十四年(1144)七月,处州3县大风雨。八月大水,丽水淹死3000余人。
乾道五年(1169)知州范成大主持整修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505)的丽水县通济堰,刻堰记和堰规于石。
开禧元年(1205)改木筱坝为石坝。
乾道九年(1173)处州久旱无麦苗,次年饥荒。
庆元三年(1197)分龙泉县松源乡等地建庆元县。
知州主持引丽阳后溪水入城,解决丽水城内生活用水。
宝佑三至五年(1255-1257)龙泉县虎患,死伤1600余人。
德佑二年(1276)元将阿刺罕董文炳占领处州,改称为处州路,设总管府于丽水。
景炎二年(1277)十月,青田县季文龙等聚处州民众抗元,收复处州城,后季文龙战死。



德七年(1303)丽水县在括苍门外琵琶洲北建水障。
大德十年(1306)庆元县城建兴贤桥,旋改名咏归桥。
至元六年(1340)松阳县建京梁堰,灌田4000亩。
至正十四年(1354)青田县黄坛人吴德祥聚众起事,波及处、婺、温等州,后被处州路治中叶琛率兵镇压。
至正十九年(1359)十一月,朱元璋派枢密院判耿再成、参将胡大海率军攻克处州,改处州路为安南府,不久改名处州府。
元末,刘基主持在丽水县城厦河门与大水门之间筑铁坝,用块石砌成,灌以铁汁,防御洪水入城。



永乐八年(1410)缙云县重修三国
吴赤乌二年(239)建的古方塘。
正统十二年(1447)秋,庆元县叶宗留聚矿工起义。次年,叶宗留在江西省铅山黄柏铺牺牲,部属叶希八、陶得二继续领导起义军,攻占遂昌、松阳县。十四年六月二十七日,陶得二部属徐浩八、富隆鸠率2万余人围攻处州城。
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县浮云、元和乡地建云和县。分青田县鸣鹤乡和柔远乡仙上里等地建景宁县。分丽水县宣慈、应和乡及懿德乡北部地建宣平县。
嘉靖二十四年(1545)遂昌县蔡溪乡蔡源村建处州乱弹蔡和班。
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倭寇数百人,窜扰青田县不峙、沙埠等地,兵民被杀与淹死2000余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青田知县李楷、县丞熊缨率众筑城御倭。
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十七日,倭寇窜青田县,烧毁民房5000余间,杀3000余人,掳男女1000余人。围城7昼夜,县丞熊缨率军民奋战,民壮叶仁锡等偷营烧毁贼巢,倭寇东逃。五月,倭寇再犯青田县城,围攻10日,窜向丽水县,分守参议曹金率乡兵登城拒守,凡4日,倭寇退。
万历十五年(1587)景宁县筑永乐堤,既防洪又灌溉,并垦田1000亩。
万历三十二年(1604)丽水、松阳、遂昌、缙云县地震。



清初,福建人迁居松阳时始种烟叶,发展松阳晒红烟。
顺治六年(1649)缙云县壶镇开设问松堂药店。
康熙二年(1663)缙云知县主持疏通好溪东港水路,造船10艘,以利舟辑。
康熙十三年(1674)六月十三日,耿精忠叛乱攻陷处州城。次年三月,清总兵李荣、陈世凯收复处州城。
康熙二十五年(1686)润四月,处州大雨,洪水暴涨,漂没田庐,溺者无数。
乾隆十三年(1748)铁匠郑义生(原籍福建省永定县)在龙泉县城东街恢复宝剑生产。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军陷定海,处州镇总乒郑国鸿奉命率州乒1200人援宁波。次年二月二十四日援定海,十月一日,全军将士阵亡于定海竹山门。
咸丰四年(1854)四月,景宁饥民暴动。
咸丰八年(1858)三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命部将石镇吉率太平军攻克处州城。十一年五月十六日和九月十七日,太平军再次攻克处州城。
光绪三年(1877)丽水县畲族童生蓝邦光等到处州府考武秀才遭侮辱,集丽水、青田、松阳等县畲民数百人闹府衙。官府准许畲民应试,蓝邦光中丁丑科武秀才。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月一日,设处州大清邮政分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四月,缙云县设电报子店。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丽水县创办利用织布公司、利用织布学堂。
府属崇正学堂改名处州中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处州中学堂设速成师范科。创办缙云县壶镇育英女子学堂。次年,创办处州初级师范学堂。
宣统元年(1909)创办处州第一女校。
宣统二年(1910)创办府属种植学堂。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五日,吕逢樵、赵舒等率光复军光复处州城。二十七日,成立处州军政分府。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撤销处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都督府。
8月28-29日,台风过境,青田、丽水、龙泉、云和、缙云、松阳、遂昌县暴雨成灾。

民国4年(1915)2月20日-12月4日,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景宁惠明茶和丽水麦秆剪贴画获金质奖章,青田石雕获银质奖章,龙泉雕制文具盘、花榈木刀和花榈押字板楹联获铜质奖章,丽水白粗布获农商部奖证。
夏季,响应北京五·四运动,丽水中等学校组织学生联合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先后在梅山背及大水门外溪滩焚毁。
秋,丽水县创办普明电灯股分有限公司,火电装机26千瓦,翌年6月发电。

民国12年(1923)8月,省立第四苗圃从温州迁丽水。17年,建立省立第二造林场。

民国13年(1924)丽水县创办普昌火柴梗片厂。15年,创办燧昌火柴公司。

民国14年(1925)6月,丽水县城组织工商学联合会,举行游行示威、罢课、罢工、罢市,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筹款救济罢工工人。

民国15年(1926)12月,中共党员唐公宪回遂昌原籍介绍陈实甫等入党。

次年1月,中共遂昌县支部在大柘乡泉湖寺成立。
是年,成立国民党遂昌、青田县党部筹备处。

民国17年(1928)7月22日,中共遂昌县委组织湖山农民暴动,捣毁内桃源区公所。
9月,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是年,遂昌县建立消费合作社。

民国18年(1929)缙云县苏维埃政府建立。

民国19年(1930)8月1日,创办遂昌县高判乡(今三川乡)有限责任信用合作社。
8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攻克缙云县城。9月3日撤离。
11月,设松阳县电话支局。

民国20年(1931)夏,《处区民国日报》创刊,23年上半年停刊。

民国21年(1932)5月1日,缙云至温州公路工建设,23年10月通车。
6月17日,设浙江省第十一县政督察区,驻丽水;设第十二县政督察区,驻龙泉。同年10月,改称第二、第三特区。
10月,丽水至福建省浦城公路动工建设,23年11月丽水至龙泉段通车。

民国22年(1933)12月25日,龙游至丽水县南山公路动工建设,27年11月全线通车。

民国23年(1934)8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庆元县城,9月2日晚撤出。
9月,始建丽水飞机场,25年建成。

民国24年(1935)3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4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首战庆元县斋郎告捷。
5月初,中共浙西南特委建立。
6月上旬,浙西南军分区建立。
是月,第二、第三特区改称为浙江省丽水行政督察区。
7月中旬,松(阳)遂(昌)龙(泉)游击总指挥部建立。
7-8月,国民党军委会任命卫立煌为闽赣浙皖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部总指挥,清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民国25年(1936)4月,浙江省丽水行政督察区改称浙江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12月15日,蒋介石任命刘建绪为闽赣浙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主任,清剿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民国26年(1937)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浙军区向遂昌县政府发出《国共合作抗日建议书》。
11月14日,遂昌县政府代表朱镇山到云峰乡门阵与红军闽浙军区司令员粟裕指派的文清、刘清扬进行停战谈判,达成国共合作抗日协议。
同月,中国浙南特别工作委员会建立。

民国27年(1938)1月,浙江省政府决定云和、龙泉、遂昌为战时经济建设实验县。
2月6日,日本侵略军飞机3架首次轰炸丽水。
5月,中共浙西南特委改为中共处属特委。中共浙南特别工作委员会归属中共处属特委。
9月1日,浙江铁工厂在云和县小顺创办。
11月28日晚7时许,在青田县芝溪头一辆客车翻入瓯江,死29人,伤9人。
12月24日晚7时,丽水民众集合在县城文昌阁控诉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一周年。因戏台后梁断裂,观众惊恐外逃,互相挤踏,共死28人,伤30人。

民国28年(1939)1月,周恩来为青田县东源小学题词中华民族新希望。
3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自温州迁丽水,至1941年4月迁回温州。
4月3日,周恩来由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陪同到云和县小顺视察浙江铁工厂。
4月11-13日,中共处属特委首次代表龙泉县住龙乡叶岭头召开。
4-8月,在中共党组织的倡议和领导下成立浙江省第九区戏剧工作参观团,赴处属各县及永康、金华等地巡回演出抗日剧目。

民国29年(1940)5月1日,丽水县实行计口授盐,每月大人1斤,小孩半斤。
5月31日和9月22日,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团长陈嘉庚等先后抵丽水慰问。
6月,撤销中共处属特委建立中共总汇浙边委,同时建立中共丽水中心县委。
10月,浙江铁工厂第一分厂(小顺)工人反抗当局在虐待工人、政治上干涉抗日举行罢工。
是年,省乡村工业实验所在丽水县太平乡创办太平汛水电站,装机14千瓦,次年发电。

民国30年(1941)1月,撤销中共丽水中心县委,重建中共处特委。
2月,国民党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进驻龙泉县城,清剿中共党组织。
7月1日,龙泉县粮食公店建立,凭购粮证买粮食。
10月,樟溪乡民900多人,抗击省保安处集中营派粮,击伤士兵9人,抓5人,缴枪7支。松阳县政府逮捕乡民4人,关押6-9个月。
11月,建立中共闽浙边委武工队。

民国31年(1942)4月18日晚7时许,空袭日本东京返航的美国第十航空队B-25飞机一架在遂昌县黄沙腰坠落。
4月23日,日本侵略军飞机8架轰炸丽水,炸死121人,炸毁房屋2282间。
5月,浙江省永康县迁松阳县,旋迁云和县。
6月24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丽水,飞机场被毁。青田、遂昌、松阳县相继沦陷。8月下旬,日军先后撤离。
7月底,日军二十二师团八十五联队5000余人,企图进犯浙江省政府驻地云和县,受国军第三十二师阴击。
8月2日,日军50多人潜入青田县六上乡,乡民持柴刀、斧头杀死日军15人。
8月5日,国军第二十一师和浙江保安第三团,在松阳县与云和县交界的方山岭,抗击企图入侵云和的日军二十二、一一五师团,歼敌1000多人。
是年,开通浙西南盐道,从龙泉县城经遂昌县王村口至衢州,长145公里。

民国32年(1943)12月10-11日,第九区运动会在丽水县碧湖镇举行。

民国33年(1944)1月,云和县政府枪决汉奸彭日新。
8月15日起,日军先后窜犯丽水、缙云、青田县。9月中旬撤离。
8月25日,日军七十师团和梨冈支队3000多人、伪军3000多人进犯丽水时,国军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官兵顽强抵抗,团长彭孝儒以下官兵大部阵亡。
11月12日下午5时许,一架日本侵略飞机在龙泉县剑池乡郑岸坠毁。

民国34年(1945)5月,建立中共处属特委武工队。
7月27日,云和、丽水、缙云、青田、遂昌等县县长因公粮不敷支应,向省政府主席黄绍竑请愿接济。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各县人民相继集会游行,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9月,浙江省立第一辅助医院从云和县迁丽水县,10月,改名省立第五医院。次年1月,改名省立处州医院。
9-10月,浙江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陆续迁回杭州。
10月20日10时,中国航空公司104号航邮机在遂昌县桂洋乡(今土安口乡)石玄上后村触山坠毁,美籍驾驶员海洛斯等13人殒命。

民国35年(1946)6月21日,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部颁发《第九区清剿区督导各县清剿办法》,开展“清乡”活动,清剿中共游击队。

民国36年(1947)2月,中共处属特委和闽浙边临委合并为中共处属特委。
5月29日,丽水县碧湖300多穷苦农民开展劫粮斗争,拦劫田粮处稻谷7000斤,责令大地主叶赞唐交出大米4000斤。
6月2日,处州中学等校师生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举行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罢课、游行、请愿斗争。
8月初,处属武工队和金(华)属武工队合并组建浙江壮丁搞暴自救军第三总队。
11月,国民党“闽浙赣三省剿匪总指挥部”驻龙泉县小梅,对龙泉、庆元县进行清剿,杀害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100多人,被捕400多人,烧毁民房270余间。

民国37年(1948)4月,浙江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改名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7月,改称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9月,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改编为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

民国38年(1949)1月,处州中学、处州师范学生49人先后投奔丽(水)武(义)宣(平)边革命游击根据地。
3月13日,松阳县长祝更生率部起义。
3月14日,丽水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胡允孚在碧湖镇率部起义。
4月26日,松(阳)宣(平)遂(昌)人民游击队解放松阳县城。
5月8-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丽水地区。
5月,开展剿匪斗争,至1953年9月基本肃清土匪。
7月1日,浙江省第七军分区建立。
7月22日,中共浙江省第七地方委员会建立(下简称地委)。
8月3日,浙江省第七专区专员公署建立。10月,改为浙江省丽水专区。
8月29日,国营丽水贸易分公司建立。
9月25日-10月10日,中共浙江省第七地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会议。
9月,地、县委组织工作队分赴各乡,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剿匪反霸、征收公粮、建立乡村人民政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05
丽水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处州,592年改为括州,607年改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松阳、缙云、青田、遂昌、庆元、宣平、云和、景宁10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设立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处州军政分府,先后由瓯海道和丽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区管辖,辖丽水、松阳、缙云、龙泉、庆元、宣平、景宁、云和8县。 1949年5月解放,10月设丽水专区,1952年撤销专区,各县分别划入温州、金华、衢州专区管辖。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辖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6县。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1978年设立丽水地区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复庆元县,1982年恢复松阳县,1984年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1986年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1990年撤销龙泉县,设立县级龙泉市,2000年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辖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缙云、云和、庆元、遂昌、松阳、景宁7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