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想知道广交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谢谢各位大师回答!

广交会:品牌影响力下降及其原因
王先庆 发表于 2006-11-30 1:03:11
就全国而言,随着全国各主要城市纷纷把会展业作为重要产业进行发展以来,一批新的会展品牌迅速崛起,例如厦门、南宁、深圳、长沙等都有一批大展、名展,而北京、上海更不断向世界知名的会展城市逐进。然而,作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的影响力却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广交会”品牌影响力不断下降的原因,除了缺少品牌维持和更新的重大行动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随着会展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吸收和整合新的会展资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广交会”品牌整合不力以及其品牌价值提升缓慢呢?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

1、政府对“广交会”品牌整合的思路不明

会展业本质上促进商贸流通业繁荣的一种商业服务业。由于广州会展业是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产生的“广交会”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它的商业服务业的性质一直被抽象和模糊掉了,变成了一种政府功能和服务于生产的工具。正是由于对会展业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理念不清,导致广州至今没有明确的会展业发展战略和操作思路,进而也没有对“广交会”与广州商业及城市经济的联动效应的真实状态缺少系统描述和深入分析。同时,对广州如何建立会展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弱势和建立会展新品牌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也缺少科学有效的研究。

作为广州会展业龙头的“广交会”,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对广州会展业的影响极其深远。然而,广交会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当时,会展既不可能成为一个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而且具有无可置疑的垄断性,在这种背景和基础上,很难孕育出现代品牌的理论和思维。整体而言,目前广州绝大多数会展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行政推广力量远大于营销推广力量,各大会展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过有针对性的市场调查和品牌策划。

理论上,既然“广交会”是广州的一张“名片”,广州就有理由对这一知名“品牌”进行更好的保护、包装并围绕这一“金字招牌”作更系统的品牌、提升等市场运作策划。但实际上,广州在这一名牌影响力日显“疲态”的情况下,却提出当务之急是打造一批广州本地的会展品牌,即培育和扩大广州博览会、国际美食节、国际服装节、留学生科技交流会、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影响,提高珠宝首饰、皮具、建材、花卉等专业会展的规模和水平,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一批广州本地的具有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会展品牌。显然,广州走了一条偏离“品牌整合”而另创多品牌的道路,在现有的会展品牌还没有做精做好的情况下却非要再造“一批”新品牌,对自身塑造会展品牌的能力估计过高。例如,广州虽有很好的办国际美食节的条件,但“食在广州”美食节的品牌影响深度和广度却相当有限,来吃的人不多,知道的人也不多。而且,这么一个大有潜力的会展项目,却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每届都是在天河体育中心搭建临时场馆。这种局面大多就是政府部门缺少品牌塑造意识而导致的。

2、“广交会”品牌整合的手段欠缺和方法稀少

会展业的品牌整合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向进行,然而,无论是纵向的品牌延伸,还是横向的品牌扩张,以“广交会”的品牌整合手段和方法都无大手笔可言。品牌被严重透支,缺少建设和提升。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整合所常用的一些手段,如资本上市、品牌延伸、异地办展、并购、股份制改造、加盟连锁、形象包装与品牌推广、电子商务等,几乎都很少用及。如此,导致“广交会”的品牌建设和扩张缺少资本、市场和产业支撑,却又被酒店、旅游等会展服务业“座吃山空”,因此“广交会”的“剩余价值”亦越来越稀薄了

广州会展业的发育与扩张缺少的不是会展资源和硬件条件,而是缺少一种现代市场条件下的资本理念和品牌思维,缺少的是政府部门对它的战略影响力和地位的全方位关注。更主要的是,“广交会”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由于缺少“市场运作”和“资本运作”这类灵魂性的手段引入以及战略导向的迷茫,而出现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用力不当等问题。

3、政府对会展业品牌整合的措施不力

品牌扩张和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整合新的要素、资源和力量。然后,广州会展业基本上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各部门、各协会以及有条件办会展的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甚至抱着“捞一把就走”或“搭便车”的心态将会展策划成一个个“短期投机”项目,一二届就销声匿迹。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一个权威的部门或机构协调会展业的设置与运作,对损害会展业的行为或现象缺少必要的关注和惩罚。政府部门也没有把会展业放在广州城市形象等多重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因此,浪费了大量的会展资源,到处办展、时时办展,都难以看到政府的导向作用,有些政府部门甚至打着“市场导向”的借口,回避政府应有的策略导向责任。例如,每年在广州举办的大量中小会展以及“高峰论坛”基本都没有与“广交会”等名展形成互动效应。

会展业的商业化和早期的垄断经营使其吸引了各政府权力部门的界入与参与。国务院各部委及其对口管理的工贸公司、外贸公司、协会、商会、中国贸促会及其行业分会和地方分会、地方政府或省市级外贸主管部门等都可以举办展览会,现有的多头管理审批程序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微观的经济活动,它违背了会展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分割了展览业的综合行业特性、规模经济效益及统一的中国展览市场,但又没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管理机构来进行协调,大量低水平的展览重复举办,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广交会”品牌整合的基础环境缺乏

品牌整合必须让投资者和企业觉得有很大的必要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这种必要性的产生依赖政府部门对会展业相关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规划。然而,从现有广州市城市规划来看,政府规划缺少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及物流走向的深入思考,对会展业所依托的“商贸流通空间”缺少有效的布局和必要的考虑。比如,明明已经确定琵州作为会展中心的地址,但在规划却极少到中长期的商贸业的配套。配套的却大量是住宅及一些与会展业关联度不大的设施。尤其是整个新港中路沿线更没有及时调整规划,布局相应的各类商贸配套设施,如大型的购物广场、常年性的批发性展场等,以衬托会展业的氛围和营造会展业所需要的商业人气,避免会展中心成为一个“商业孤岛”和“会议场所”。

正是这种规划上对会展业的“冷漠”,导致会展业相关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性联系,从而使整合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5、“广交会”经营的动机异化及品牌整合的动力不足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及利益团体普及关注短期利益而缺少对长期品牌价值提升的考虑。目前的“广交会”,政府“关切”的主要是参展商的数量、成交额等一些所谓“硬指标”,而很少将它真正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包装、策划、推广、营销。可以说,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如果这一产权问题不能得到及早解决,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甚至有可能葬送这一中国会展业的标志性品牌。

二是从政府到企业借会展之名,行“搞房地产开发”之实。严格地说,现在的许多会展中心,都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如美食城、新的琵州会展中心。政府在无形中将它变成了一个提升地产价值和开发新城区的工具,而不是基于真正的繁荣商贸流通业及发展商业服务业的战略考虑,即“错位”。正因为如此,品牌理念的引入以及对品牌整合的重视,往往未纳入政府部门或企业的视野,他们对此“不感兴趣”。政府和地产商关注的是它带来的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值的提升,而酒店等服务业关注的是如何涨价,大家都把它当成了“唐僧肉”,或许根本没有考虑品牌之类的问题。因此,如何将新的琵州会展中心融入现代品牌建设,即如何从一个大的城市房地产项目变成一个真正的现代会展中心,并形成适应于会展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空间布局,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7
在会展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广交会仍是一张最能吸引世界各地客商眼球的中国会展“名片”。自1957年起至1978年,广交会是我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至今仍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直接促进了我国出口持续稳定发展,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另外,每年两届广交会可为广州带来60多亿元的收益。广交会之所以始终充满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不断优化管理、完善服务、提高水平、改善环境,始终站在中国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改革的前端,巩固自身优势,树立良好形象。广交会的组团方式、商品结构、布展格局、参展时间等,多年来都在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几次重大改革,直接推动了广交会前进的步伐。

世界通过这个窗口挖掘商机;中国通过这个窗口走向世界。广交会在我国经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综合性是广交会的长处,也是其短处。国际会展业逐渐向专业化发展,如服装博览会、玩具博览会等,采购指向非常明确,而广交会则不是。为此,广交会结合综合性的优势和专业化的指向,找到一条折衷的新路。经广泛的市场调查,最后选择了改变展览形式———将广交会一分为二,每届分两期举办。第91届广交会开始实施分期举办,即借鉴国际展览业专题分类经验,按照国际惯例调整产品分类和展区设置,一届会展两期举办。这种方式,既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和会展潮流。另外,还通过空间换时间,解决了广交会展位不足的难题,满足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参展需求,获得了大多数参展企业、采购商的认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1
展会,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而外贸展会一直是外贸行业无数种联系接洽国外客户方式中的“重中之重”,即使是伴随时代发展高新技术网络信息的更新升级,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B2B .B2C,线上.线下等诸多
方式途径出现引起的冲击;展会依旧是在外贸行业中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地方。

除了广交会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去开发客户,有一个叫蜜蜂插件的工具完全免费,跟12306抢票软件一样,全自动积累客户和全自动发送信息,也可以全自动点赞等等,并帮助到很多外贸企业在短时间就开发出了优质的客户。